《题吴若愚一经堂》

时间: 2025-01-04 08:12:12

老矣惟书爱未消,喜闻新塾出尘嚣。

轩窗近水来无厌,弦诵因风听忽遥。

游艺定知轻拾芥,正心端欲似耘苗。

一经教子诚为乐,家世从今未寂寥。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老矣惟书爱未消,喜闻新塾出尘嚣。
轩窗近水来无厌,弦诵因风听忽遥。
游艺定知轻拾芥,正心端欲似耘苗。
一经教子诚为乐,家世从今未寂寥。

白话文翻译:

我已年老,但对书籍的热爱却未减,听闻新书院的出现,心中感到非常欢喜。
窗户靠近水边,永远不会觉得厌倦;琴声随风飘荡,听起来似乎有些遥远。
游玩与艺术,定会让我清心寡欲;保持正心,想要像耕耘农田般认真。
教授《易经》给孩子们,确实是一种乐趣,从今往后,家中的氛围将不再寂寥。

注释:

  • 老矣:年纪已经大了。
  • 惟书爱未消:对书籍的热爱没有消失。
  • 新塾:新的书院或学堂。
  • 尘嚣:尘世的喧嚣,指世俗的纷扰。
  • 轩窗:高窗,指窗户。
  • 游艺:游玩和艺术。
  • 耘苗:耕种和照顾幼苗,象征对教育的用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子翚,宋代诗人,字子翚,号湘山。生于南宋时期,曾任职于政府,后隐居于书院,致力于教育和文化事业。其作品常体现出对教育的重视和书籍的热爱。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写于刘子翚年老之际,面对新书院的建立,他感到欣慰,表达了对教育事业的关注和传承的希望。这反映了当时社会对文化教育的重视和诗人对未来的期许。

诗歌鉴赏:

该诗以老年人的视角,表达了对书籍和教育的深厚情感。开头的“老矣惟书爱未消”,道出了诗人虽已年迈,却依然对书籍的热爱,这种热爱不仅是对知识的渴求,更是对精神世界的追求。接着提到新书院的建立,象征着教育的新气象,给人一种希望和活力的感觉。诗中通过“轩窗近水”描绘出一个宁静的学习环境,给人以心灵上的安慰和满足。而“弦诵因风听忽遥”则传达出一种悠远的音乐感,仿佛在诉说着文化的传承是多么的细腻与深远。最后,诗人以“教子”作为结束,表达了教育的乐趣和延续家族教育的责任感,显示出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对未来的信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老矣惟书爱未消:即使年纪已大,我对书籍的热爱依然没有减退。
  2. 喜闻新塾出尘嚣:听到新书院的建立,心中感到欢喜,仿佛能远离世俗的喧嚣。
  3. 轩窗近水来无厌:窗户靠近水边,永远不会觉得厌倦,象征着对学习环境的热爱。
  4. 弦诵因风听忽遥:琴声随着风飘荡,听起来似乎很遥远,表达了对艺术的向往。
  5. 游艺定知轻拾芥:游玩和艺术能使我轻松自在,内心宁静。
  6. 正心端欲似耘苗:保持正心,追求像耕种幼苗一样认真。
  7. 一经教子诚为乐:教授《易经》给孩子们,确实是一种乐趣。
  8. 家世从今未寂寥:从今往后,家庭的氛围将不再寂寥,充满生机和活力。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教育比作耕种,强调对孩子教育的用心。
  • 对仗:如“游艺”和“正心”,形成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意象:水边、琴声等意象营造出宁静优雅的氛围。

主题思想:

全诗围绕书籍、教育和家庭的温馨展开,表达了诗人对文化传承的热爱和对未来的美好期望,体现出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知识和智慧。
  • 新塾:象征教育的新生和希望。
  • :象征宁静与清新,代表理想的学习环境。
  • 弦乐:象征艺术与精神的升华。
  • :象征教育的成果和希望,代表未来的成长。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人对书籍的态度是怎样的?

    • A. 失去兴趣
    • B. 热爱未消
    • C. 感到厌烦
  2. 诗中提到的“新塾”指的是什么?

    • A. 新的学校
    • B. 新的书籍
    • C. 新的朋友
  3. “游艺定知轻拾芥”中的“游艺”指的是什么?

    • A. 游玩和艺术
    • B. 学习和工作
    • C. 运动和休闲

答案:

  1. B
  2. A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王之涣的作品,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人生的思考。
  • 《春望》:杜甫的作品,反映了对家国的忧虑和希望。

诗词对比:

  •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的作品,描写了自然的美与人文情感的交融,和刘子翚的关注教育和文化传承形成对比。
  • 《静夜思》:李白的作品,表现了对故乡的思念,与刘子翚对家庭教育的重视形成呼应。

参考资料:

  • 《宋诗鉴赏辞典》
  • 《古诗词解读》
  • 刘子翚相关研究文章与传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