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夜不见月》

时间: 2025-01-01 17:47:12

阴云薄雾上空虚,此夕清光已破除。

只恐异时开霁后,玉轮依旧养蟾蜍。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阴云薄雾上空虚,此夕清光已破除。只恐异时开霁后,玉轮依旧养蟾蜍。

白话文翻译:

天空中弥漫着阴云和薄雾,今晚的明月已经被遮掩。只怕等到其他时候天晴之后,月亮依旧在高空中照耀着,喂养着那只蟾蜍。

注释:

字词注释:

  • 阴云: 指天空中阴暗的云,象征着月亮被遮挡。
  • 薄雾: 轻薄的雾气,造成视线模糊。
  • 清光: 指明亮的月光。
  • 破除: 破坏、消除,这里指明月因云雾而被遮蔽。
  • 异时: 不同的时刻。
  • 开霁: 天气转晴。
  • 玉轮: 月亮的美称。
  • 蟾蜍: 指月亮上的蟾蜍,古代传说中月亮上有蟾蜍,象征长生不老。

典故解析: 蟾蜍的传说源于古代中国,认为月亮上居住着一只蟾蜍,通常与长生和不老的主题有关。诗中提到的“月亮喂养蟾蜍”暗示着月亮与神秘、渴望长生的联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罗隐,字季方,号青丘,唐代诗人,生于公元835年,卒于公元901年。他的诗作风格多样,既有豪放激昂的作品,也有细腻婉约的抒情诗。罗隐的诗常常反映出当时社会的动荡与个人情感的矛盾。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中秋夜,却因阴云遮月而无法见到明月,体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渴望与失落感。中秋本是团圆的节日,诗中的失望反映了人们对团圆与美好生活的追求。

诗歌鉴赏:

《中秋夜不见月》是一首表达失落与惆怅的诗作。诗人在中秋这个象征团圆的节日里,因阴云与薄雾的遮挡,未能见到明月,心中充满了失望。诗的开头以“阴云薄雾上空虚”描绘了当晚的天气,营造出一种阴郁的氛围。接着,“此夕清光已破除”进一步强调了明月的缺失,增添了诗人的失落感。

而后两句“只恐异时开霁后,玉轮依旧养蟾蜍”,则是诗人对未来的感慨。他担心即使天气好转,月亮依旧高悬,蟾蜍依旧在其中,这样的美景无法弥补当下的遗憾。整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和深刻的情感,传达了对团圆和美好生活的渴望,同时又反映出人们在面对自然与命运时的无奈与惆怅。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阴云薄雾上空虚: 描述天上阴云和薄雾的情景,暗示无法见到月亮。
  • 此夕清光已破除: 说明今晚的明亮月光已被遮挡,强调失落情绪。
  • 只恐异时开霁后: 未来可能会有晴天,但诗人对此充满惆怅。
  • 玉轮依旧养蟾蜍: 即使晴天,月亮依旧存在,但蟾蜍的寓意让人感到一丝无奈。

修辞手法:

  • 对仗: 诗句之间形成对仗结构,如“阴云薄雾”“清光破除”。
  • 意象: 月亮、云雾、蟾蜍等意象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增加了诗的深度和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渴望与现实失落的矛盾情感,反映了人们在追求团圆与美好生活时,面临的无奈与惆怅。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阴云: 代表困扰和障碍。
  • 薄雾: 表达模糊和不确定。
  • 玉轮: 象征美好与理想。
  • 蟾蜍: 代表长生、神秘与无奈。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玉轮”指的是什么? A. 太阳
    B. 月亮
    C. 星星
    D. 行星

  2. 诗人对未来的天气持什么态度? A. 期待
    B. 无所谓
    C. 担心
    D. 高兴

  3. 这首诗的主要情感基调是什么? A. 欢乐
    B. 怀念
    C. 失落
    D. 愤怒

答案:

  1. B
  2. C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静夜思》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 苏轼的《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和李白的《静夜思》相比,罗隐的《中秋夜不见月》更加强调对失落感的描绘,而李白则展现了对家乡的思念。两者在情感表达上各有侧重,但都体现了对月亮的深厚情感与文化象征。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概论》
  • 《唐代诗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