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歌》

时间: 2025-01-19 21:48:10

衔枚夜度五千兵,密领军符号令明。

狭巷短兵相接处,杀人如草不闻声。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凯歌
作者: 沈明臣 〔明代〕

衔枚夜度五千兵,
密领军符号令明。
狭巷短兵相接处,
杀人如草不闻声。

白话文翻译:

将士们夜间悄悄地渡过五千兵力,
紧紧地带着军符,命令显得分外清晰。
在狭窄的巷子里,短兵相接的地方,
杀戮像割草一样,毫无声息。

注释:

  • 衔枚:指士兵口中衔着令牌,表示军队出征前的准备状态。
  • 夜度:夜间渡过,指在夜间悄然行动。
  • 密领:严密地带领,指指挥得当。
  • 军符:军队的符号或令牌,用于传达命令。
  • 狭巷:狭窄的小巷,常常是激烈战斗的地方。
  • 短兵相接:指近距离交战。
  • 杀人如草:形容杀戮的惨烈,像割草一样轻易。
  • 不闻声:指杀戮时无声无息,暗示战斗的残酷。

典故解析:

本诗并没有直接引用典故,但“杀人如草”的形象表达可以联想到古代战争中的血腥场景,暗示了战争的惨烈与无情。诗中描绘的战斗场景可以与《史记》等古文献中描写的战争故事相对照。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沈明臣,明代诗人,生平不详,但他以军事题材的诗作而闻名,体现了当时社会动荡和战争频繁的背景。他的作品常常反映对战争的思考与感慨。

创作背景:

《凯歌》写作于明代,正值国家多次面临外敌入侵和内乱的时代。诗人通过描绘战斗场景,表达了对战争的深刻理解与对士兵英勇无畏精神的赞美。

诗歌鉴赏:

《凯歌》这首诗生动地描绘了战斗的紧张氛围和士兵的英勇。开篇“衔枚夜度五千兵”,使用了“夜度”这一词,给人一种神秘而紧迫的感觉,似乎士兵们在黑暗中悄然无声地接近敌人,暗示了战斗的隐蔽性和突袭的策略。接下来的“密领军符号令明”,则表现了指挥官的果断与军队的团结,展示了良好的军事纪律。

在描述战斗场景时,诗人用“狭巷短兵相接处”将场景缩小,突出了近战的激烈。最后一句“杀人如草不闻声”,则是全诗的高潮,强烈的对比效果使得人们对战争的感受更为深刻,既有生死的残酷,也有士兵们在战斗中所展现的勇气与无畏。这种无声的杀戮让人感到震撼,暗示着战争的无情与悲剧。

总体而言,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鲜明的意象和深刻的主题,展现了古代战争的残酷与士兵的英勇,给人以深刻的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衔枚夜度五千兵:士兵们口中衔着令牌,夜间悄然渡过五千名战士,强调了出征的隐秘性和紧迫性。
  2. 密领军符号令明:军令明确,指挥得当,体现了严密的军事组织。
  3. 狭巷短兵相接处:描绘了狭窄巷道里近战的情景,暗示了战斗的紧张与危险。
  4. 杀人如草不闻声:杀戮如同割草一般,毫无声息,强调了战争的残酷和无情。

修辞手法:

  • 比喻:最后一句“杀人如草”,将人命与草相提并论,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战斗的残酷。
  • 对仗:全诗的结构较为对称,展现了诗人的工整与对称美。

主题思想:

诗歌的中心思想是对战争的深刻反思和对士兵英勇精神的赞美,揭示了战争的残酷和无情,表达了诗人对生命的敬畏和对战争的警醒。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衔枚:象征着士兵的忠诚与准备。
  • 夜度:暗示隐秘的行动和紧迫的气氛。
  • 狭巷:象征着战斗的残酷和无情。
  • 杀人如草:暗示战争中生命的脆弱与无常。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衔枚”在诗中指的是什么? A. 士兵口中衔着令牌
    B. 士兵手中持武器
    C. 士兵行军的速度

  2. 诗中“杀人如草”主要表达了什么?
    A. 战斗的激烈
    B. 战争的残酷
    C. 士兵的勇敢

  3. 诗的创作背景是什么?
    A. 诗人对和平的渴望
    B. 对战争的思考
    C. 对历史的回顾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夜泊牛津》 - 李白
  • 《渡汉江》 - 宋之问

诗词对比:

  • 《七律·长征》 - 毛泽东:同样描绘战争,但更偏向于革命的壮丽,传达出希望与斗志。
  • 《出塞》 - 王昌龄:也描写了边塞的战斗场景,体现了思乡与英雄精神。

参考资料:

  • 《明代诗词全集》
  • 《中国古诗词鉴赏指南》
  • 《战争与诗歌:古代诗人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