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邺城》

时间: 2025-01-04 11:40:44

台上年年掩翠蛾,台前高树夹漳河。

英雄亦到分香处,能共常人较几多。

意思解释

诗词名称: 邺城

作者: 罗隐 〔唐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台上年年掩翠蛾,台前高树夹漳河。
英雄亦到分香处,能共常人较几多。


白话文翻译:

每年在台上都掩映着翠绿的蛾子,台前高大的树木夹着漳河流淌。
英雄也来到这里分香的地方,能够和普通人相比又有多少呢?


注释:

  • 翠蛾:形容绿意盎然的景象,这里指的是台上的植物。
  • 夹漳河:指的是高树与漳河相夹的景象,描绘了一幅优美的自然图景。
  • 分香处:指的是一定的场所,古人常在此地聚会,分香、饮酒、赏花。

典故解析:

本诗虽无特定的典故,但“英雄”与“常人”的对比,常常在古诗中出现,反映了历史上英雄人物的孤独与无奈。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罗隐,字季真,唐代诗人,以写景抒情和咏志诗著称。他的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观,表达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唐代,社会动荡与英雄豪杰的涌现,诗人在这样的环境中思考个人与英雄的关系。


诗歌鉴赏:

罗隐的《邺城》描绘了一幅美丽的自然景象,表达了对英雄与常人的深刻思考。诗的开头通过“台上年年掩翠蛾”与“台前高树夹漳河”,构建了一个生机盎然的环境,展现出浓厚的生活气息与自然美感。接下来的“英雄亦到分香处”,则引入了英雄这一主题,暗示在这个美丽的环境中,曾经有许多英雄人物在此聚会,留下过他们的足迹。最后一句“能共常人较几多”,则是对英雄与常人关系的深刻反思,暗示英雄在华丽的外表下,也与普通人有着相似的情感与遭遇。

整首诗在结构上采用了对比的手法,通过描绘自然美景与英雄人物,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英雄命运的思考。诗的意境深远,既有美的享受,又有哲理的思考,给人以深刻的启示。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台上年年掩翠蛾”:描绘了台上每年春天绿意盎然的景象。
    • “台前高树夹漳河”:展示了高大的树木与流淌的河流,营造出自然的和谐美。
    • “英雄亦到分香处”:指出历史上的英雄也曾在此相聚。
    • “能共常人较几多”:思考英雄与常人之间的相似与差异。
  • 修辞手法:

    • 对仗:诗句中“台上”与“台前”,“英雄”与“常人”形成对比。
    • 比喻:将英雄与常人对比,暗示了命运的相似。
  • 主题思想:
    诗歌探讨了英雄与普通人之间的关系,强调虽然有荣耀与成就,但在情感与生活的本质上,英雄与普通人并无太大差异。


意象分析:

  • 翠蛾:象征生机与希望,代表自然的美丽。
  • 高树:象征着坚定与持久,代表历史的沉淀。
  • 漳河:象征着流动的时间与历史的变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英雄亦到分香处”是什么意思?

    • A. 英雄常在此聚会
    • B. 英雄不在此
    • C. 英雄只在台上
  2. “翠蛾”指的是什么?

    • A. 一种昆虫
    • B. 绿意盎然的植物
    • C. 一种香料

答案:

  1. A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登鹳雀楼》
  • 李白《庐山谣》

诗词对比:
《登鹳雀楼》与《邺城》都描绘了自然景观与人文情感,但前者更强调登高望远的壮丽,而后者则侧重于对比英雄与常人的思考,体现出不同的主题和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诗词鉴赏辞典》
  • 《唐代诗人罗隐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