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送李司空朝觐》

时间: 2025-01-19 19:55:07

圣君宵旰望时雍,丹诏西来雨露浓。

宣父道高休叹凤,

武侯才大本吟龙。

九州似鼎终须负,万物为铜只待熔。

腊后春前更何事,便看经度奏东封。

意思解释

淮南送李司空朝觐

作者: 罗隐 〔唐代〕

原文展示:

圣君宵旰望时雍,
丹诏西来雨露浓。
宣父道高休叹凤,
武侯才大本吟龙。
九州似鼎终须负,
万物为铜只待熔。
腊后春前更何事,
便看经度奏东封。

白话文翻译:

圣明的君主在夜以继日地盼望着国事的安定,
从西方传来的圣旨如同甘霖般滋润大地。
宣父(宣公)道德高尚,不必叹息凤求凰,
武侯(诸葛亮)才华出众,正如吟龙的诗篇。
九州大地如同鼎一般,终究要承担重任,
万物如铜,等待着最后的熔化。
腊月过后、春天来临,还有什么其他的事情,
不妨看看朝廷的奏章,期待着东封的诏令。

注释:

  • 圣君:指贤明的君主。
  • 宵旰:日夜,形容辛劳。
  • 丹诏:皇帝的诏令。
  • 宣父:即“宣公”,传说中的高尚道德人物。
  • 武侯:指诸葛亮,以智慧闻名。
  • 九州:古代对中国的称呼。
  • :象征国家的根基和重任。
  • 经度:指朝廷的奏章或政令。
  • 东封:指东巡或东征,常有封赏的含义。

典故解析:

  • 宣父:来自《史记》中的宣公,代表高尚的道德。
  • 武侯:诸葛亮,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代表智慧和才华。
  • 九州:体现了中国的广阔与统一。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罗隐,唐代诗人,以五言绝句和律诗见长,作品多表现政治时事、人生哲理及个人情感。
  •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李司空(李林甫)朝觐之时,反映了对国家前途的关注和对臣子的鼓励。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李司空朝觐为背景,表达了对国家政治和人才的关注。诗中运用了一系列典故,通过“圣君”、“宣父”、“武侯”等历史人物的提及,强化了诗人对贤明统治及高尚品德的赞扬。诗的开头描绘了君主的忧虑与期望,接着以“九州似鼎”来象征国家的重任,暗示了国家未来的责任与挑战。最后两句则展现出一种乐观的期待,表明在政局的更迭中,依然有希望和重生的可能。整首诗在抒情与写景的结合中,传达出深厚的历史感和对未来的美好期望,展现了罗隐对国家命运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圣君宵旰望时雍:表达了君主日夜期望国家安定的心情。
    2. 丹诏西来雨露浓:赞美皇命如甘霖般滋润人民。
    3. 宣父道高休叹凤:提到宣父的高尚,暗示不必忧虑。
    4. 武侯才大本吟龙:强调武侯的才干,象征着智慧与力量。
    5. 九州似鼎终须负:象征国家的责任重大,必须承担起重任。
    6. 万物为铜只待熔:比喻万物的潜力尚未发挥,需要等待时机。
    7. 腊后春前更何事:提问在新旧交替之际还有什么需要忧虑的。
    8. 便看经度奏东封:表达对未来政令的期待。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国家比作“鼎”,强调其重要性。
    • 对仗:如“腊后春前”,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反映了对国家政治的深刻关注,表达了对明君和贤臣的期望,以及对未来发展的乐观态度。

意象分析:

  • 重要意象
    • 圣君:象征着国家的希望和未来。
    • 雨露:象征恩泽与滋润,反映政治的良好。
    • :象征国家的稳定与重任。
    • :象征才华与力量,寓意对优秀人才的赞美。

互动学习:

  •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宣父”指的是哪位历史人物?
      A. 诸葛亮
      B. 孟子
      C. 宣公
      答案:C
    2. “九州似鼎”中的“鼎”象征什么?
      A. 财富
      B. 稳定与责任
      C. 军事力量
      答案:B
    3. 诗中提到的“东封”是指什么?
      A. 西巡
      B. 东巡或封赏
      C. 南征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王之涣
    • 《夜泊牛津》张继
  • 诗词对比

    • 对比《春望》杜甫与《淮南送李司空朝觐》,两首诗都关注国家的命运,但杜甫更显忧国忧民,而罗隐则更多表现出对未来的期望与信心。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罗隐诗词选》

希望以上内容能帮助您更好地理解《淮南送李司空朝觐》这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