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寄狄补阙》

时间: 2025-01-06 10:37:50

红尘扰扰间,立马看南山。

谩道经年往,何妨逐日闲。

病中霜叶赤,愁里鬓毛斑。

不为良知在,驱车已出关。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秋日寄狄补阙
作者: 罗隐 〔唐代〕

红尘扰扰间,立马看南山。
谩道经年往,何妨逐日闲。
病中霜叶赤,愁里鬓毛斑。
不为良知在,驱车已出关。


白话文翻译:

在纷扰的红尘中,我骑马停下来看南山。
有人说经历了多年,何不随心悠闲地度过每一天。
在病中看到霜叶变红,愁苦中头发也渐渐变白。
我并不是因为良心的缘故,才驱车出关。


注释:

字词注释:

  • 红尘:指世俗的纷扰、喧嚣的生活。
  • 扰扰:形容混乱、纷扰的样子。
  • 谩道:随意地说,带有不在意的语气。
  • 霜叶:秋天霜冻后变红的叶子,象征衰老和凋零。
  • 鬓毛:指鬓发,头发的侧面。

典故解析:

  • 南山:在古代诗词中常常用以象征隐逸、高洁的境地。
  • 出关:古人常以出关形容离开熟悉的环境,向往自由的生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罗隐(833年-909年),唐代诗人,字季长,号秋水,晚号白云山人。罗隐的诗风多样,既有山水田园之作,也有咏史抒怀之作,擅长借景抒情。他的诗常表现对人生的感悟和对世俗的思考。

创作背景: 《秋日寄狄补阙》写于秋天,诗人在一段纷扰的生活中,感受到时光流逝与生命无常。此诗寄托了对友人的思念,同时表达了对生活的淡然态度。


诗歌鉴赏:

《秋日寄狄补阙》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思考。开篇“红尘扰扰间,立马看南山”,诗人身处尘世喧嚣,却向往南山的宁静,表明一种对世俗的厌倦和对自然的渴望。接下来的“谩道经年往,何妨逐日闲”,则强调了时间的流逝和生活的无常。诗人在病痛与忧愁中体会到时间的残酷,特别是“病中霜叶赤,愁里鬓毛斑”两句,既描绘了秋天的景色,也象征着诗人自身的衰老与愁苦。

最后一句“不为良知在,驱车已出关”更是揭示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似乎在质疑自己出行的动机,是否出于良心的驱使,或是单纯对自由的向往。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意象与深刻的情感,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对友人的思念,以及对岁月流逝的无奈,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红尘扰扰间,立马看南山。
    诗人骑马停下,目视南方的山,表现出一种对自然的向往与纷扰生活的逃避。

  2. 谩道经年往,何妨逐日闲。
    对于时间的流逝,诗人态度消极,似乎在说无论过去多少年,何不悠闲度日。

  3. 病中霜叶赤,愁里鬓毛斑。
    霜叶的红色与鬓发的斑白,象征着生命的衰老与忧愁,反映出诗人内心的痛苦。

  4. 不为良知在,驱车已出关。
    诗人质疑自己出行的理由,既表达出不以良知为动力的无奈,也暗含对自由的渴望。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霜叶赤”比作衰老,将时间与生命的流逝形象化。
  • 对仗:句式工整,形成对比,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秋天的景象与内心的感受,表现了对世俗的厌倦与对自由的向往,同时也流露出对时间流逝的无奈与感伤。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红尘:象征世俗的烦恼与纷扰。
  • 南山:象征理想与宁静的归宿。
  • 霜叶:象征生命的衰老与无常。
  • 鬓毛:代表个人的衰老与愁苦。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红尘扰扰”是什么意思? A. 宁静的生活
    B. 纷扰的世俗生活
    C. 诗意的自然景色
    答案:B

  2. 诗人对南山的态度是?
    A. 渴望
    B. 忽视
    C. 反感
    答案:A

  3. “不为良知在”中的“良知”指什么?
    A. 诗人的内心
    B. 朋友的情谊
    C. 社会责任
    答案: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登高》
  • 王维的《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与王维的《山居秋暝》相比,罗隐的《秋日寄狄补阙》更关注个人内心的挣扎与对生活的感悟,而王维则更多地描绘宁静的自然美景,反映出诗人的隐逸情怀。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罗隐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