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曲江春水满,北岸掩柴关。
只有僧邻舍,全无物映山。
树阴终日扫,药债隔年还。
犹记听琴夜,寒灯竹屋间。
白话文翻译:
曲江的春水已经涨满,北岸的柴门被掩盖在水中。
只有邻近的寺庙中有僧人居住,四周没有任何的山影映照在水面。
树荫下整日扫荡,欠下的药债要等到隔年才能还清。
我仍然记得那个寒冷的夜晚,听琴声在竹屋和寒灯之间飘荡。
注释:
- 曲江: 地名,指的是曲江河,春天水满的景象。
- 柴关: 指柴门,文中暗示了荒凉的景象。
- 僧邻舍: 指的是邻近的寺庙,只有僧人居住,反映出孤独的环境。
- 树阴: 指树木投下的阴影,表示静谧的环境。
- 药债: 可能指的是欠下的药费,反映出生活的困境。
- 寒灯: 指微弱的灯光,营造出寒冷、孤独的氛围。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特别明显的典故,但可以看作是反映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追求和对物质生活的疏离。在唐代,隐士文化盛行,许多诗人追求与世无争的生活状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贾岛,字阮籍,号志道,唐代著名诗人,以其精致的诗风和独特的意境著称,尤其擅长五言绝句。
创作背景: 本诗写于贾岛隐居生涯,表达了他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及对人际关系的反思,反映了他身处的社会环境与个人内心的孤独感。
诗歌鉴赏:
《寄钱庶子》通过描绘春水涨满的曲江河,展现出一种静谧而又孤独的意境。诗中的环境描写生动而细腻,曲江的春水、柴门的掩映,以及僧舍的孤寂,都传递出一种生活的清冷与疏离感。诗人用“树阴终日扫”来表现生活的单调与乏味,似乎在暗示着他在隐居生活中对于人世间繁华的淡漠。同时,药债的提及,暗示了诗人生活中的困扰与无奈。
在此背景下,最后两句“犹记听琴夜,寒灯竹屋间”则是诗人内心深处的温暖回忆,琴声与寒灯的映衬让人感受到一种孤独中的美好,尽管生活艰难,仍有宁静的时刻让人铭记。整首诗通过对比与意象的运用,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反思与感慨。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曲江春水满,北岸掩柴关。”:描绘春天河水上涨的景象,北岸的柴门被水淹没,传达出一种荒凉的感觉。
- “只有僧邻舍,全无物映山。”:附近只有僧人居住,周围没有其他的景物,突显孤独。
- “树阴终日扫,药债隔年还。”:树荫下的寂静,象征生活的单调,药债则暗示经济上的困扰。
- “犹记听琴夜,寒灯竹屋间。”:回忆起那个寒冷的夜晚,竹屋内的琴声与灯光,传达出一种温暖的回忆。
-
修辞手法:
- 对比:环境的荒凉与内心的温暖形成鲜明对比。
- 意象:水、柴关、僧舍、树阴等意象构建出诗的整体氛围。
- 排比:诗中多次使用排比手法,使得情感更加浓烈。
-
主题思想: 本诗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对孤独的感悟,展现了在清冷环境中人内心的温暖与宁静。
意象分析:
- 春水: 象征生命与希望,同时也暗示时间的流逝。
- 柴关: 代表着生活的贫困与孤独。
- 僧舍: 体现了宁静与孤独的生活状态。
- 树阴: 代表宁静的环境,也暗示了生活的单调。
- 寒灯: 传达出一种孤独的氛围,而琴声则是温暖的回忆。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曲江春水满”中,春水的景象主要表现了什么? A. 繁华
B. 荒凉
C. 宁静
D. 扰攘 -
诗中提到的“药债”主要反映了什么? A. 生活的富裕
B. 生活的困扰
C. 生活的乐趣
D. 生活的安逸 -
最后两句“犹记听琴夜,寒灯竹屋间”传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A. 孤独与无奈
B. 温暖与美好
C. 失落与悲伤
D. 忧虑与烦恼
答案:
- C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鹿柴》
- 孟浩然《春晓》
诗词对比: 王维的《鹿柴》同样描绘了宁静的自然景象,但更注重于人与自然的和谐,而贾岛的《寄钱庶子》则更着重于内心的孤独与思考。两者都反映了唐代诗人对隐逸生活的追求,但表现方式和情感侧重点各有不同。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
- 《唐诗研究与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