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应天长
作者: 许棐
溅紫飘红风又雨。
一刻韶芳留不住。
燕吞声,莺谇语。
待得晴来人已去。
怯新歌,怜旧舞。
冷落艳腔芳谱。
要识此时情绪。
豆梅酸更苦。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词描绘了春天的景象:花瓣在风雨中四散,瞬间的美好无法长久留存。燕子低声呢喃,黄莺在欢唱,但等到阳光再现时,往日的人已然离去。新歌让我感到胆怯,旧舞让我心生怜惜。如今的欢声笑语已显得冷淡,想要理解此时的情绪,却只感到豆梅的酸涩更加苦楚。
注释:
- 溅紫飘红:指花瓣在风雨中飞舞,紫色和红色的花朵相互交织。
- 韶芳:指美好的春光和花香。
- 燕吞声,莺谇语:燕子在低鸣,黄莺在欢唱,描绘春天的生机。
- 怯新歌,怜旧舞:对新事物感到畏惧,而对过去的舞蹈则充满怀念。
- 冷落艳腔芳谱:曾经的热闹和欢愉如今变得冷清。
- 豆梅酸更苦:豆梅指酸梅,表现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现状的苦涩。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许棐,字璞,号石生,宋代词人,生平不详。其作品多以细腻的情感和自然景象为主题,擅长表达个人情绪。
创作背景:
《应天长》创作于春天,诗人借助春雨和花瓣的凋零,抒发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旧日情感的怀念。
诗歌鉴赏:
《应天长》是一首充满感伤的词作,诗人通过描绘春天的风景,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无奈和对逝去情感的眷恋。开篇“溅紫飘红风又雨”,生动地展现了春天花朵在风雨中的飘荡,暗示着美好瞬间的易逝。接下来的“燕吞声,莺谇语”则通过燕子的低鸣和莺的欢唱,传递出春天的生机与活力,然而这种生机与活力却随着“待得晴来人已去”而逐渐消逝,表现出一种对人事无常的无奈。
词中的情感逐渐深入,诗人对新事物的“怯”与对旧事物的“怜”形成鲜明对比,正是这种情感的复杂性,体现了人对时间流逝的深刻体悟。最后一句“豆梅酸更苦”则以酸梅的苦涩作为结尾,令人深思,仿佛在说,幸福与美好总是短暂而易逝,留下的只有苦涩的回忆。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溅紫飘红风又雨:描绘春雨中花瓣四散的场景,象征着美好事物的易逝。
- 一刻韶芳留不住:感叹美好的春光一瞬即逝,难以留住。
- 燕吞声,莺谇语:春天的鸟鸣,表现出生命的活力。
- 待得晴来人已去:等待阳光回归,却发现人已离去,暗示人事无常。
- 怯新歌,怜旧舞:对新生事物的畏惧与对旧时光的怀念。
- 冷落艳腔芳谱:昔日的欢声笑语如今变得冷清。
- 要识此时情绪:渴望理解此刻的情感,但无法捉摸。
- 豆梅酸更苦:用酸梅的苦涩来表达对失去的深切感受。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花瓣的飘散比作时间的流逝。
- 拟人:燕子和莺被赋予了情感,增强了生动性。
- 对仗:如“怯新歌,怜旧舞”,形成音韵和谐的对比,增强了情感的对立。
主题思想:
整首词通过四季变换、鸟语花香的描绘,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无奈和对旧日美好时光的怀念,传达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感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春雨:象征着生命的滋养,也暗示着变化与流逝。
- 花瓣:美好事物的象征,易逝的青春与美丽。
- 燕子和黄莺:象征着春天的生机与希望,但也暗示着无常与离别。
- 酸梅:象征着苦涩的回忆与失去的情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选择题: “溅紫飘红”中“紫”和“红”指的是什么? A. 颜色
B. 花瓣
C. 细雨
D. 以上皆是 -
填空题: 诗中提到“怯新歌,怜旧舞”,表达了对的畏惧和对的怀念。
-
判断题: 诗中“豆梅酸更苦”是对过去美好时光的赞美。(对/错)
答案:
- B
- 新事物,旧时光
- 错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苏轼的《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与李清照的《如梦令》相比,《应天长》更多地表现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而李清照则通过对往日情怀的细腻描写,表达了对失去爱情的深切怀念。两者都展示了对过往的眷恋,但情感的侧重点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