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忠献》
时间: 2025-01-17 10:26:28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张忠献
作者: 岳珂 〔宋代〕
至诚动天,中贯三极。
堂堂南阳,继以魏国。
山岳鼎震,江河釜溢。
群生失宁,乃见人杰。
大义既信,人纪复植。
于晦冥中,揭以日月。
操固汉贼,敌祸宋祏。
万段之磔,吾耻未涤。
不共戴履,矧肯屈膝。
祁山屡却,淮陇迭出。
非不拙沮,之死靡易。
我观史册,二公与匹。
功虽不同,心则如一。
隆兴至今,耳目尚及。
遗墨之宝,已若尺璧。
造次皆忠,言犹未泐。
天维可绝,地轴可折。
公心之磨,此理则熄。
两朝开济,万古阖辟。
系此诗之,以媲庙柏。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至诚的心意感动了天,贯通了三极(天、地、人)。南阳的英才,继承了魏国的杰出。巍峨的山岳震撼,江河的水流如同沸腾。众生失去了安宁,才显现出真正的人杰。大义既然得到信任,历史的记载也要重新建立。在黑暗混沌中,揭示了日月的光明。操纵汉贼,抵挡宋祏的祸害。万段之尸,我耻未能洗涤。与其共戴一履,岂肯屈膝?祁山屡次退却,淮陇不断出兵。不是我拙于阻挠,死而不易。我翻阅史册,发现二公与我同类。虽然功绩不同,但心意却是一致的。隆兴以来,耳目尚未失去。遗留下来的墨迹,如同珍贵的尺璧。即使是造次之间皆为忠心,言辞却依然未曾变质。天的纬度可被绝断,地的轴心也能折断。公心的磨砺,此理则会熄灭。两朝的开创与复兴,万古的闭合与开启。将此诗与庙中的柏树相提并论。
注释
- 至诚:至高无上的诚意。
- 三极:指天、地、人三者。
- 堂堂南阳:南阳是指古代著名的贤人之地。
- 魏国:指历史上的魏国,强调继承的伟大。
- 鼎震:山岳如同鼎一般震动,形容气势。
- 江河釜溢:江河如同锅一样沸腾,形容动荡。
- 大义:指崇高的道义。
- 操固汉贼:指操纵汉贼的权臣。
- 不共戴履:不愿与恶人同处。
- 祁山、淮陇:指战斗频繁的地方。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岳珂,字景纯,号白云,宋代诗人,擅长诗词,作品多以忠义为主题,情感真挚,反映了当时的历史背景。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宋代,正值国家动荡,诗人通过描写历史人物与事件,表达对忠臣的敬仰与对国家的忧虑。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历史人物的赞美和对忠义的强调,展现了岳珂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深切关怀。诗中所描绘的南阳、魏国等历史背景,不仅是对历史的回顾,也反映出诗人对忠义精神的推崇。诗的开头“至诚动天”,直接点明了情感的核心,表现出诗人对真诚之心的重视。
在诗中,岳珂运用对比的手法,将忠臣与奸贼对立,强调忠臣的无私和对国家的贡献。诗中提到的“于晦冥中,揭以日月”,更是表现出对光明和正义的渴望,展现了诗人希望在黑暗中寻找光明的决心。
全诗语言凝练,意象丰富,运用大量的历史典故,使得诗歌充满了厚重的历史感。同时,诗人对忠臣的敬仰与对国家未来的忧虑,深刻地揭示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展现了其高尚的情操与坚定的信念。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至诚动天:表达真诚之心的力量。
- 中贯三极:强调这种诚意贯通天地人。
- 堂堂南阳,继以魏国:南阳和魏国是历史上著名的英才之地。
- 山岳鼎震,江河釜溢:象征着动荡的局势。
- 群生失宁,乃见人杰:在动乱中才显现出真正的英雄。
- 大义既信:指崇高的道义被人信任。
- 于晦冥中,揭以日月:在黑暗中揭示光明。
- 操固汉贼,敌祸宋祏:指对抗历史上的贼臣。
- 万段之磔,吾耻未涤:对历史悲剧的耻辱感。
- 不共戴履,矧肯屈膝:强调不愿与恶人同流合污。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江河釜溢”,形象生动。
- 对仗:整首诗多处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表达了对忠义的追求和对历史的反思,展现出诗人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深切关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南阳:象征着贤良淑德。
- 魏国:代表着历史的延续与传承。
- 山岳与江河:象征着自然力量与历史的动荡。
- 日月:象征光明与希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张忠献的作者是谁?
a) 杜甫
b) 岳珂
c) 李白
d) 白居易 -
诗中提到的“南阳”象征什么?
a) 战乱
b) 贤良
c) 富饶
d) 文化 -
“不共戴履,矧肯屈膝”表达了什么情感?
a) 愤怒
b) 绝望
c) 忍耐
d) 不屈
答案:
- b) 岳珂
- b) 贤良
- d) 不屈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陶渊明的《饮酒》
诗词对比:
- 杜甫《春望》:同样反映了对国家动荡的忧虑,对比岳珂的忠义精神,杜甫更多的是对个人命运的感慨。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辞典》
- 《岳珂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