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答微之》

时间: 2024-09-19 22:01:39

空门欲问君何得,灭色终非我所能。

岑寂欢狂均有待,无相与处是良朋。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次韵答微之
作者: 韩维 〔宋代〕

空门欲问君何得,灭色终非我所能。
岑寂欢狂均有待,无相与处是良朋。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的意思是:在空门中想要询问你是怎么获得的,然而消除色彩终究不是我所能做到的。无论是宁静还是狂欢都有它的时机,而没有相互交往的地方就是最好的朋友。

注释

字词注释

  • 空门:指佛教或道教的门,寓意超脱尘世的境界。
  • 灭色:指消除外在色彩,象征内心的宁静与明澈。
  • 岑寂:指安静、沉寂的状态。
  • 欢狂:指欢愉和狂妄的情绪。
  • 良朋:意为志同道合的朋友。

典故解析

“空门”常用来形容追求佛道的境界,诗中提到的“灭色”则与佛教讲求的色空理念相呼应,强调内心的宁静与超脱。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韩维,字仲和,号静庵,宋代诗人,生于南宋。其诗风清新脱俗,善于表达内心情感,尤其在描写自然景物和抒发哲理思想方面颇具造诣。

创作背景

此诗写作于宋代,正值士人追求精神境界与内心修养的时代背景。诗人通过对“空门”与“灭色”的探讨,反映出对自我内心的追求与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次韵答微之》表现了诗人对人生境界的深刻思考。开头的“空门欲问君何得”,设问的方式引起读者的注意,表达了对他人精神追求的好奇。在这里,诗人并不追求表面上的繁华,而是更关注内心的宁静与超脱。接着“灭色终非我所能”,强调了消除外在诱惑对他而言是难以实现的,反映出诗人对于现实的清醒认知。

接下来的“岑寂欢狂均有待”,则是对生活状态的自然流露,无论是安静还是狂欢,这些情感都是有其适当时机的,这种看法让人感受到一种禅意的生活哲学。最后一句“无相与处是良朋”,则总结了诗人对友情的看法,真正的朋友并不在于频繁的交往,而在于心灵的契合与共鸣。这种对友情的理解,透出一种超然与淡泊的态度,也体现了诗人对人生的独特见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空门欲问君何得:在空门之中,想要询问你是如何获得的。
  • 灭色终非我所能:消除外在的色彩与纷扰,这不是我所能做到的。
  • 岑寂欢狂均有待:无论是安静还是欢乐,这些情绪都有其时机。
  • 无相与处是良朋:没有交往的地方,才是真正的朋友。

修辞手法

  • 设问:开篇通过设问引发思考,增强了诗意。
  • 对比:将“岑寂”与“欢狂”进行对比,突出了生活的多样性。
  • 象征:以“空门”象征追求的精神境界,以“灭色”象征内心的宁静。

主题思想

全诗通过对空门、灭色的探讨,表达了诗人对内心宁静与精神追求的向往,同时对友情的深刻理解,传达出一种超然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空门:象征超脱与宁静的境界。
  • 灭色:象征内心的清明与超然。
  • 岑寂欢狂:分别代表两种生活状态,暗示人生的多样与复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空门”主要指什么?

    • A. 现实生活
    • B. 佛教或道教的境界
    • C. 人际关系
    • D. 个人情感
  2. 填空题:诗中“灭色终非我所能”表达了诗人对__的认知。

  3. 判断题:诗中强调的“无相与处是良朋”是指频繁的交往才是友情的体现。(对/错)

答案

  1. B
  2. 外在诱惑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朱熹的《观书有感》
  • 陶渊明的《饮酒》

诗词对比

可以对比韩维的《次韵答微之》与陶渊明的《饮酒》:两者都表达了对内心宁静和自然生活的向往,但韩维的诗更注重内心的哲理思考,而陶渊明则直接描绘了自然的美好。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三百首》
  • 《古典诗歌鉴赏辞典》
  • 《汉语诗词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