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高僧寂寞空尘坐,
古寺悲凉足野风。
道在岂须烦目击,
亭前双柏自葱葱。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高僧在寂静的尘世中独自坐着的情景,古老的寺庙显得悲凉,野外的风声萧瑟。修道的真谛并不需要外在的目击,亭子前的两棵柏树依然郁郁葱葱,象征着内心的宁静与坚定。
注释
- 高僧:指修行高深的僧人。
- 寂寞:孤独,无人陪伴。
- 空尘:指空灵的尘世,形容世间的虚无。
- 古寺:指历史悠久的寺庙。
- 悲凉:指悲哀凄凉的景象。
- 足野风:形容野外的风,带有凄凉的感觉。
- 道:指修道或道理。
- 目击:眼见,目睹。
- 亭前双柏:指亭子前的两棵柏树,象征坚韧和长青。
典故解析
“高僧”与“古寺”的意象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往往与修道、寻求内心的平静有关。柏树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着长寿和坚韧,诗中提到的“双柏”暗示着高僧内心的坚定与宁静。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韩维,宋代诗人,以其清新、简练的诗风著称。他的诗作常常蕴含哲理,反映出对人生、自然的深刻感悟。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高僧对道理的追求过程中,强调了内心的修养和对自然的感悟。诗人在古寺中静坐,感受到周围环境的悲凉与宁静,促使他对道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从开头的“高僧寂寞”开始,便引导读者进入一种孤独而深邃的境界。高僧的孤独并非消极的,它反而传达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淡然。接下来的“古寺悲凉足野风”则营造出一种凄婉的氛围,古寺的孤寂与野风的萧瑟相映成趣,形成了诗中情景的对比。
而“道在岂须烦目击”一句,直接传达了诗人的哲学思考:真正的道理并不需要外界的干扰与追求,内心的宁静与明悟才是最重要的。最后一句“亭前双柏自葱葱”则以自然景象结束,双柏树在这里象征着坚韧与生命力,反映出诗人对自然和生命的热爱与尊重。
整首诗以简练的语言、深刻的哲理,展现了高僧的内心修行,表达了对生活与道理的深刻理解,也让读者在字里行间体会到那种超然物外的淡泊与宁静。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高僧寂寞空尘坐:描绘高僧在空旷的环境中独自坐着,体现出一种孤独感。
- 古寺悲凉足野风:古老的寺庙显得悲凉,野外的风声更增添了这一情境。
- 道在岂须烦目击:真正的道理无需外界的验证与观察,强调内心的觉悟。
- 亭前双柏自葱葱:亭前的柏树依然繁茂,象征着生命的顽强与内心的坚定。
-
修辞手法:
- 比喻:高僧的孤独与悲凉的环境形成鲜明对比,增强情感的表现力。
- 对仗:诗中对称的结构使得诗句更加和谐。
-
主题思想:诗歌探讨了内心的宁静与生命的意义,强调了修道者对外界的超脱与内心的坚定。
意象分析
- 高僧:象征智慧与内心的修养。
- 古寺:代表传统文化与历史感。
- 双柏:象征坚韧与生生不息的生命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高僧寂寞空尘坐”的意思是什么? A. 高僧在喧闹中坐着
B. 高僧在寂静的环境中独自坐着
C. 高僧在热闹的寺庙中
答案:B -
“道在岂须烦目击”这句话强调了什么? A. 外界的验证很重要
B. 内心的觉悟更为重要
C. 目击是修行的一部分
答案:B -
诗中提到的双柏象征什么? A. 生命的脆弱
B. 坚韧与长青
C. 自然的美丽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 王维《山居秋暝》:同样描绘自然与内心的关系,但更侧重自然的美与人心的和谐。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通过描写草木的生长与凋零,探讨人生的无常,与韩维的内心修行形成对比。
参考资料
- 《宋代诗词选》
- 《中国古典诗词解析》
- 《韩维诗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