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诗词名称: 梦觉
作者: 刘过 〔宋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梦回斜日转花阴,
时有黄鹂送好半。
高卧草庐人不识,
东风啼乌独知心。
白话文翻译:
梦中醒来,看到斜阳透过花影,
时常有黄鹂鸟在歌唱,送来美好的时光。
我在草庐中高卧,周围的人们却不认识我,
只有东风和啼鸣的乌鸦懂得我的心意。
注释:
- 梦回: 梦中回到现实的状态。
- 斜日: 斜落的太阳,指傍晚时分的阳光。
- 花阴: 花木的阴影,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氛围。
- 黄鹂: 一种鸟,声音悦耳,常被用于描绘春天的美好。
- 草庐: 简陋的茅草屋,象征一种隐逸的生活状态。
- 东风: 春天的风,象征着温暖与生机。
- 啼乌: 乌鸦的叫声,常被用来传达孤独或愁苦。
典故解析:
本诗并无明确的典故,但“草庐”可能让人联想到陶渊明的隐居生活,表现出一种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过,字孟举,号少游,宋代著名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和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而著称。
创作背景: 本诗写于诗人隐居生活中,表达了他对宁静自然生活的向往以及内心的孤寂感。
诗歌鉴赏:
《梦觉》是一首描绘梦境与现实交织的诗作,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追求。开篇以“梦回斜日转花阴”引入,画面宁静而美丽,斜阳透过花影,给人一种温暖而柔和的感觉。接着,诗中出现的“黄鹂”象征着春天的到来,鸟鸣声不仅增添了生机,也让人感受到时光的流逝。诗的后半部分,诗人自述“高卧草庐人不识”,表现出他对隐居生活的无奈与孤独,周围的人无从理解他的心境,只有自然界的“东风”和“啼乌”能知晓他的内心情感。这种强烈的对比,突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体现了一种淡泊明志的生活态度。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梦回斜日转花阴”:描绘梦中回到现实,看到斜阳透过花影的画面,营造出一种静谧的氛围。
- “时有黄鹂送好半”:黄鹂的歌声传递着美好的时光,让人感受到春天的气息。
- “高卧草庐人不识”:表现诗人隐居在草庐中,周围的人却无法理解他的生活与情感。
- “东风啼乌独知心”:只有东风和乌鸦能够体会到诗人的心情,强调了诗人内心的孤独感。
-
修辞手法:
- 比喻:诗中“梦回”与“高卧”形成对比,渲染出梦境与现实的交错。
- 拟人:黄鹂和东风被赋予了情感,增强了自然与人心的联系。
- 对仗:全诗结构工整,运用对仗手法增强了韵律感。
-
主题思想: 诗歌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同时也流露出对孤独的感慨,反映出一种出世的情怀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意象分析:
- 斜日: 象征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短暂。
- 黄鹂: 代表春天的希望与美好,寓意友情与温暖。
- 草庐: 隐喻诗人追求的隐逸生活,象征着一种超脱的理想。
- 东风与啼乌: 表达对自然的依赖与情感的寄托,暗示人与自然的密切关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鸟类是? a) 燕子
b) 黄鹂
c) 麻雀 -
诗人高卧的地方是? a) 酒馆
b) 草庐
c) 城市 -
诗人感到孤独的是因为? a) 人们不理解他
b) 他没有朋友
c) 他害怕黑暗
答案:
- b) 黄鹂
- b) 草庐
- a) 人们不理解他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
- 王维的《鹿柴》
诗词对比:
- 对比刘过的《梦觉》和陶渊明的《归园田居》,两者都表现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但刘过更强调内心的孤独,而陶渊明则更多地描绘了田园的恬静与自然的和谐。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刘过的生平及其诗作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