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谿待苏户曹不至》

时间: 2025-01-04 08:01:00

洛阳城东伊水西,千花万竹使人迷。

台上柳枝临岸低,

门前荷叶与桥齐。

日暮待君君不见,长风吹雨过青谿.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洛阳城东伊水西,千花万竹使人迷。台上柳枝临岸低,门前荷叶与桥齐。日暮待君君不见,长风吹雨过青谿。

白话文翻译:

洛阳城东边,伊水的西岸,千花万竹让人陶醉迷醉。台上的柳枝低垂在岸边,门前的荷叶与桥平齐。日暮时分我在这里等待你,却始终不见你的身影,长风吹着雨水,飘过青色的溪流。

注释:

  • 伊水:古代河流,指今河南省的伊河。
  • 千花万竹:形容花木繁多,景色迷人。
  • :指台榭或平台,常用于游玩赏景。
  • :平齐、相等,这里形容荷叶和桥面高度相同。
  • 日暮:黄昏时分,天色渐暗。
  • 待君:等待你,指代诗中所期待的友人。
  • 青谿:青色的小溪,指代河流。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特别明显的典故,但描绘的环境和意境,可以与古人游览时的情景相联系,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与期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万顷,唐代诗人,生活在盛唐时期,诗歌风格清新自然,常以描写山水田园著称,作品多表达个人情感和对自然的热爱。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一个日暮时分,诗人在洛阳城东的伊水边,面对美丽的自然景色,等待朋友的到来,但始终未见其人,流露出一种失落与惆怅的情感。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美丽的自然景色,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渴望与期待。开头的“洛阳城东伊水西”一句,既点明了地点,又引入了后续的描写,展现出一个优美的环境。诗中花竹的繁茂、柳枝的低垂、荷叶与桥的平齐,构成了一幅生动的画面,给人一种宁静而又迷人的感觉。

而随着诗句的深入,情感的基调逐渐转向孤独与失落。“日暮待君君不见”一句,表达了诗人满心期待却难以实现的失落感,情感的深度在这里得以充分展现。最后“长风吹雨过青谿”一句,带有一种淡淡的哀伤,似乎连自然环境也呼应了诗人的情绪,风雨过后,青谿依旧,但诗人期待的友人却未能如约而至。

整首诗在意象的运用上非常丰富,既有对美的享受,也有对友情的渴望,情感细腻,意境深远,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洛阳城东伊水西”
    • 位置的明确,体现出诗人所处的环境。
  2. “千花万竹使人迷”
    • 描绘景色的美丽,表达了诗人沉醉于自然。
  3. “台上柳枝临岸低”
    • 柳枝低垂,形成了一种柔和的意象,增添了画面的生动性。
  4. “门前荷叶与桥齐”
    • 荷叶和桥的平齐,象征着宁静与和谐。
  5. “日暮待君君不见”
    • 渗透出孤独的情感,等待的无奈。
  6. “长风吹雨过青谿”
    • 自然的描写与内心的情感相结合,产生共鸣。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千花万竹”形容花木繁盛。
  • 拟人:柳枝“临岸低”,仿佛有生命般。
  • 对仗:如“日暮待君,君不见”,形成强烈的对比效果。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与期待,同时也流露出一种失落与惆怅的情感,反映了人对友情的渴求和对生活的感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花竹:象征美好与繁荣。
  • 柳枝:代表柔和与细腻。
  • 荷叶:象征纯洁与宁静。
  • 青谿:代表生命与自然的流动。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A. 杜甫
    B. 李白
    C. 张万顷
    D. 白居易

  2. 诗中提到的河流是哪个? A. 黄河
    B. 伊水
    C. 长江
    D. 淮河

  3. “日暮待君君不见”中,“君”指的是? A. 朋友
    B. 家人
    C. 自己
    D. 诗人

答案:

  1. C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以简洁的诗句表达思乡之情。
  • 《月下独酌》:李白通过饮酒表达孤独与自我解脱。

诗词对比:

  •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与本诗相较,前者强调壮丽的自然景观与豪放的情感,而本诗则更注重细腻的描写与内心的孤独。两者在风格上各有千秋,展现了不同的情感体验与艺术追求。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
  • 《唐代诗人传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