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辛宪若五首》

时间: 2024-09-19 21:43:24

旌廉优召节,丐佚得临漳。

静退家庭旧,清芬滋味长。

病中知命见,力上赴冠章。

了了遗言善,虽亡实不亡。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旌廉优召节,丐佚得临漳。
静退家庭旧,清芬滋味长。
病中知命见,力上赴冠章。
了了遗言善,虽亡实不亡。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对辛宪若的追思和悼念。诗中提到他曾经受到优待和召唤,像是被赋予了荣耀的使命;而在病中,他对生命的理解愈加深刻,奋力向更高的目标攀登。尽管人已离世,但他的遗言和德行却永存于世。

注释

字词注释

  1. 旌廉:指高尚的品德和名声。
  2. 丐佚:丐,乞求;佚,安逸。这里指的是在安逸中得到了召唤。
  3. 临漳:临漳是地名,指的是一个地方。
  4. 清芬:清香的名声,形容人的品德高尚。
  5. 冠章:指的是荣誉和地位,象征高尚的理想和追求。
  6. 了了:清楚、明白。
  7. :指善良的遗言。

典故解析: 辛宪若是南宋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他以清廉和高尚的品德受到人们的尊敬。诗中提到的“遗言”可能指的是他在生前留下的教诲和思想。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徐元杰,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从其作品来看,他的诗风典雅,情感真挚,常常表达对友人的思念和对社会的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在辛宪若去世后所作,表达了诗人对其的追思与悼念。辛宪若的清廉和高尚的品德在当时的社会中尤为珍贵,因此诗人通过这首诗歌来缅怀和赞美他的德行。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深刻地反映了诗人对辛宪若的敬仰与追思。诗的开头提到“旌廉优召节”,强调了辛宪若的崇高品德和社会地位,展现他在生前受到的尊重与肯定。接着提到“静退家庭旧”,暗示他在安逸中保持清白的心态,体现了他对家庭和社会的责任感。

“病中知命见,力上赴冠章”则表达了在生命的后期,辛宪若更明白自己的使命与追求,即使在疾病的折磨下,依然努力向上,争取更高的成就。这种坚韧的精神让人感动,也让人更加敬佩。

最后两句“了了遗言善,虽亡实不亡”则是诗歌的高潮,表达了即使辛宪若已去世,但他的思想与德行依然留存在世间,具有永久的价值。诗人在这里用“亡”和“不亡”的对比,深刻揭示了生命的意义和精神的传承。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旌廉优召节:描述辛宪若的高尚品德和受到的尊重。
  2. 丐佚得临漳:强调他在安逸中获得的背景和环境。
  3. 静退家庭旧:表现他对家庭责任的坚守。
  4. 清芬滋味长:他高尚的品德如清香般持久。
  5. 病中知命见:在疾病中,他对命运有了新的理解与见解。
  6. 力上赴冠章:在艰难中仍追求理想和荣誉。
  7. 了了遗言善:他的遗言是清晰且有益的。
  8. 虽亡实不亡:虽然他已去世,但他的精神永存。

修辞手法

  • 对仗:如“虽亡实不亡”中“亡”字的对比,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用“清芬”比喻辛宪若的高尚品德,提升了诗的意境。

主题思想: 这首诗主要表达了对辛宪若的追思,传达了高尚品德的永恒价值和对理想的追求。虽然生命有限,但精神和教诲却能超越生死,永远影响后人。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旌廉:象征高尚的品德。
  2. 清芬:代表高洁的名声。
  3. 冠章:象征追求的理想和荣誉。
  4. 遗言:代表思想和教诲的传承。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旌廉”是指什么? A. 低下的品德
    B. 高尚的品德
    C. 一种花卉
    D. 个人的财富

  2. 诗人对辛宪若的态度是怎样的? A. 忽视
    B. 讽刺
    C. 敬仰
    D. 嫉妒

  3. “虽亡实不亡”这句表达了什么? A. 生命的结束
    B. 精神的永存
    C. 名声的消逝
    D. 个人的遗忘

答案

  1. B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李白的《将进酒》

诗词对比: 与杜甫的《春望》相比,徐元杰的诗更侧重于个人的品德与追求,而杜甫则在诗中表现出对国家的忧虑和个人命运的思考。两者都反映了诗人在特定历史背景下的情感,但侧重点不同。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代诗词选》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辛宪若传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