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秋出塞寄东台详正学士》
时间: 2024-09-19 21:25:40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促驾逾三水,长驱望五原。
天阶分斗极,地理接楼烦。
溪月明关陇,戎云聚塞垣。
山川殊物候,风壤异凉暄。
戍古秋尘合,沙寒宿雾繁。
昔余迷学步,投迹忝词源。
兰渚浮延阁,蓬山款禁园。
彯缨陪绂冕,载笔偶玙璠。
汲冢宁详蠹,秦牢讵辨冤。
一朝从篚服,千里骛轻轩。
乡梦随魂断,边声入听喧。
南图终铩翮,北上遽催辕。
吊影惭连茹,浮生倦触藩。
数奇何以托,桃李自无言。
白话文翻译:
驾车越过三条大河,奔驰向远方的五原。
天上的星宿与斗柄相分,地理上与楼烦相接。
溪水月光照耀着关陇,戎族的云彩聚集在边塞。
山川的气候各异,风的凉爽和温暖也不同。
戍楼古老的秋尘相合,沙地上寒雾重重。
我曾迷失在求学之路,投身于诗歌的源头。
兰渚水面浮动着延阁,蓬山向禁园轻轻款款。
佩戴华丽的头饰,举笔写下偶然的文字。
提到冢边的宁静,秦监狱又如何辨清冤情。
一朝穿上官服,千里奔走轻快的车辕。
乡愁随梦魂断,边地的声音喧闹入耳。
南方的理想最终折翅,北去的车辕匆匆催促。
望着影子羞愧于连茹,浮生的疲惫触碰着边界。
数奇又如何托付,桃李自是不言而喻。
注释:
- 促驾:催促驾车,意指出发。
- 三水:指三条大河,象征行程的艰难。
- 五原:古地名,指北方边疆。
- 斗极、楼烦:指天文和地理上的分界。
- 溪月、戎云:描绘自然景色与边塞的氛围。
- 戍古:指古老的边防。
- 乡梦:思乡之梦。
- 连茹:比喻羞愧于自己的虚荣。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骆宾王(约公元640年-684年),唐代著名诗人,以其豪放激昂的诗风和多样的题材著称。骆宾王在年轻时即展现出卓越的才华,尤其以《咏鹅》而闻名。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早秋,表达了诗人对北方边塞的思考与感慨,反映了诗人在外求学和仕途上的艰辛与困惑,夹杂着对家乡的思念。
诗歌鉴赏:
骆宾王的《早秋出塞寄东台详正学士》是一首充满感慨与思考的诗作。诗中开头描绘了从南方出发到达北方边塞的艰难旅程,驾车越过三水,象征着长途跋涉的辛劳与无奈。接着,诗人通过天阶与地理的描述,展示了天人合一的宇宙观,表现了对自然的敬畏和对人事的思考。
随着诗歌的发展,诗人描绘了边塞秋天的景象,戎云聚集、沙寒宿雾,表现了边地的萧瑟与孤寂,更加深了思乡的情感。诗人通过对古戍的回望,表现了对历史与现实的对比,流露出对故乡的深切怀念。
最后,诗人以对自我命运的反思作结,感叹浮生的短暂与无奈,表达了对理想与现实的深切思考。整首诗在情感上层层递进,形成了悲凉而又激昂的情绪,展现了骆宾王对人生、历史与自然的深刻理解。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前两句通过地理描绘,设定了诗的背景与情境,表现了远行的艰辛。
- 中间部分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表现出对边塞秋天的独特感受,暗含忧国忧民之情。
- 结尾几句则是对自身命运的反思,情感由外而内,逐渐深入。
-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溪月明关陇,戎云聚塞垣”,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如“乡梦随魂断”,将梦与魂赋予情感,表达深切思乡之情。
-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边塞秋景的描绘和对自我命运的思考,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与对人生理想的追求,展现出诗人对时代的深刻思考与责任感。
意象分析:
- 三水:象征着艰难的旅程和遥远的边疆。
- 戎云:边塞的戎族,象征着战争与不安。
- 秋尘:象征时光的流逝与人生的无常。
- 乡梦:深切的思乡之情,表现出对故土的思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三水”指的是什么?
- A. 三条河流
- B. 三个山脉
- C. 三个城市
- D. 三个湖泊
-
诗中“乡梦随魂断”表明了诗人的什么情感?
- A. 对家乡的向往
- B. 对爱情的失落
- C. 对朋友的思念
- D. 对名利的追求
答案:
- A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登鹳雀楼》
- 高适《别董大》
诗词对比: 骆宾王与王之涣的诗在主题上虽有相似之处,但王之涣更侧重于描绘壮丽的自然景观,而骆宾王则更注重内心的感受与思绪的流露。两者在艺术风格与情感表达上各有千秋。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骆宾王集》
- 《唐代诗人研究》
以上内容为《早秋出塞寄东台详正学士》的全面分析与解读,希望对理解和欣赏这首诗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