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尘》

时间: 2025-01-17 10:07:12

凌波起罗袜,含风染素衣。

别有知音调,闻歌应自飞。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咏尘
骆宾王 〔唐代〕
凌波起罗袜,含风染素衣。
别有知音调,闻歌应自飞。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轻盈的罗袜在水面上轻轻起舞,素白的衣裳在风中轻轻染上色彩。
这里有别样的知音之声,听到这歌声的人应该也会跟着飞翔。

注释:

字词注释:

  • 凌波:在水面上轻盈行走的样子。
  • 罗袜:用细纱织成的袜子,轻薄而雅致。
  • 含风:带着风,形容轻盈飘逸的状态。
  • 素衣:素色衣裳,通常指白色,象征纯洁。
  • 知音:理解自己的人,这里指能够欣赏诗歌的人。
  • 自飞:自然地飞翔,形容心情愉悦。

典故解析:

“知音”最早出自《庄子》,指能够理解和欣赏音乐的人。这里用来形容对诗歌有深刻理解的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骆宾王(约公元640年-684年),唐代著名诗人,以骈文见长,作品多以情感细腻、意象丰富著称。他的诗歌常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

《咏尘》创作于唐代,正值盛唐时期,社会风气开放,文人之间的交流频繁,诗人们常通过诗歌表达自己的情感与思考。

诗歌鉴赏:

《咏尘》通过描绘轻盈的罗袜和素衣,传达了一种飘逸、自在的情感。首句“凌波起罗袜”展现了一种轻盈的姿态,仿佛人如同风中舞动的精灵,带给人一种美的享受。接下来的“含风染素衣”则描绘了衣裳在风中轻轻拂动的景象,展现了一种柔美和自然的状态。这两句诗不仅仅是对景物的描写,更是对一种自由、洒脱生活状态的向往。

后两句“别有知音调,闻歌应自飞”则引入了音乐的意象,表达了诗人与知音之间心灵的契合和共鸣。它不仅仅是对声音的赞美,更是对理解与欣赏的渴望。诗人在这里用“自飞”来形容听到音乐后的心情,仿佛在说,真正的艺术能让人心灵升华,达到一种自由的境界。

整首诗在意象上营造了一种轻盈、自由的氛围,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知音的渴望,是一首充满诗意的作品。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凌波起罗袜:描绘了在水面上轻盈行走的美丽形象,表现出一种轻快的状态,仿佛人随水波而动。
  • 含风染素衣:素衣在风中轻轻荡漾,展现出一种柔美的姿态,增强了画面的动感。
  • 别有知音调:引入了音乐的概念,暗示了诗人与知音间的默契。
  • 闻歌应自飞:表达了听到美好音乐后,内心随之飞扬的愉悦感受。

修辞手法:

  • 比喻:将人比作在水面上轻盈起舞的状态,形象生动。
  • 拟人:衣裳在风中“染”的状态,赋予了衣物以生命。
  • 对仗:整首诗运用了对仗的手法,使得音律和谐,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诗歌主要表达了对自由、轻盈生活的向往和对知音的渴望,传达出一种洒脱和愉悦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罗袜:象征轻盈和优雅。
  • 素衣:象征纯洁和自然。
  • 知音:象征理解和心灵的共鸣。
  • 飞翔:象征自由和心灵的升华。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选择题:诗中描绘的“罗袜”是在什么地方起舞?
    A. 草地
    B. 水面
    C. 天空
    D. 房间

  2. 填空题:诗中提到的“知音”指的是____

  3. 判断题:诗中表达了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对还是错?

答案:

  1. B
  2. 理解自己的人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表达对故乡的思念,情感细腻。
  • 《登鹳雀楼》(王之涣):展现壮丽的自然景观,激励人心。

诗词对比:

  • 《咏尘》与《静夜思》:两首诗都表达了对美的向往,但《咏尘》更侧重于轻盈与自由的感觉,而《静夜思》则充满了对故乡的深情思念。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骆宾王诗选》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