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正言母安人挽诗》

时间: 2025-01-07 23:08:48

凤采生丹穴,萤光聚绛帏。

两登黄甲去,一佩皂囊归。

萱老悲方切,兰枯梦又非。

青山秋寂历,客泪不胜挥。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何正言母安人挽诗
作者: 洪咨夔 〔宋代〕

凤采生丹穴,萤光聚绛帏。
两登黄甲去,一佩皂囊归。
萱老悲方切,兰枯梦又非。
青山秋寂历,客泪不胜挥。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母亲的离去和子女的哀痛。诗中提到凤的美丽与光辉象征着母亲的高尚,萤火虫的微光则在绛色的帐幕中闪烁,映衬着哀伤的氛围。诗人回忆起母亲的点滴,感叹她的离世使得生活变得孤寂和悲伤。最后提到青山的寂寞和客人的眼泪,表达了对母亲深深的怀念和无法释怀的悲痛。


注释

  • 凤采:凤的美丽,象征着高贵与优雅。
  • 丹穴:这里指的是红色的穴,代表着母亲的珍贵。
  • 萤光:萤火虫的微光,象征着希望与温暖。
  • 绛帏:绛色的帐幕,象征着悲伤的环境。
  • 黄甲:古代官员的服饰,象征着地位或成就。
  • 皂囊:黑色的袋子,常用来盛放药物,暗示着母亲的关爱与照顾。
  • 萱老:萱草象征母亲,表示思念母亲的痛苦。
  • 兰枯:兰花枯萎,象征着美好的事物的消逝。
  • 青山秋寂历:青山在秋天显得寂静,暗示着诗人的孤独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洪咨夔,字子华,号东海,南宋时期的著名诗人,擅长诗、词、文。其风格多样,既有豪放,也有细腻,深受当时文人的推崇。

创作背景

此诗是洪咨夔为悼念其母而作,表达了对母亲深切的怀念与无尽的悲痛。母亲的离世对他来说是巨大的打击,借用自然意象表达了自身的孤独和对家庭温暖的渴望。


诗歌鉴赏

这首挽诗深情款款,情感真挚,展现出诗人对母亲的深厚感情。开头的“凤采生丹穴”便以美丽的凤鸟引入,象征着母亲的高贵与美好,同时也暗示母爱的珍贵。接着“萤光聚绛帏”,则将环境与情感结合,萤火虫的微光在绛色帷帐中闪烁,映照出悲伤的氛围。

诗中反复提到的“老”和“枯”,如“萱老悲方切”,“兰枯梦又非”,直接表达了母亲的老去与生命的脆弱。诗人通过对自然的描写,表达了内心的孤独与对母爱的思念。最后的“青山秋寂历,客泪不胜挥”,更是将情感推向高潮,青山的寂静映衬着诗人内心的空虚,泪水的流淌表现出无法自已的哀伤。

整首诗在意象的运用上极为丰富,既有生动的自然描写,又有深刻的情感表达,使得整首诗在悲痛中又蕴含着对美好过往的追忆,是一首感人至深的挽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凤采生丹穴:凤的美丽在红色的穴中生长,象征母亲的美好。
  2. 萤光聚绛帏:萤火虫的微光在绛色帐幕中闪烁,暗示悲伤的氛围。
  3. 两登黄甲去:暗指诗人的成就与功名。
  4. 一佩皂囊归:归家时只剩下对母亲的思念与遗憾。
  5. 萱老悲方切:萱草老去,象征母亲的衰老与离世。
  6. 兰枯梦又非:兰花枯萎,梦中也无法再见母亲。
  7. 青山秋寂历:青山在秋天显得特别寂静,暗示诗人的孤独。
  8. 客泪不胜挥:作为外客,眼泪止不住流下,表达深切的悲痛。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母亲比作凤与萤火虫,突显其高贵与温暖。
  • 拟人:自然景物如青山与秋天被赋予情感,增强诗的情感深度。
  • 对偶:如“萱老悲方切,兰枯梦又非”,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对母爱的怀念与哀悼。通过自然意象与个人情感的结合,展现了对母亲深切的思念以及生活的孤独感。诗人在悼念中感受到生命的无常与亲情的珍贵。


意象分析

  • 凤采:象征母亲的高贵与美丽,代表母爱的伟大。
  • 萤光:象征希望与温暖,暗示对母亲的思念。
  • 萱草:象征母亲,表现对母亲的深切怀念。
  • 青山:象征孤独与寂寞,反映诗人内心的空虚。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凤采”象征什么? A. 诗人的成就
    B. 母亲的美丽
    C. 自然的风景
    答案:B

  2. “青山秋寂历”中“青山”代表什么? A. 生命的繁华
    B. 诗人的孤独
    C. 家乡的美好
    答案:B

  3. 这首诗的主要情感是什么? A. 喜悦
    B. 怀念和悲伤
    C. 失落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李白的《月下独酌》

诗词对比

  • 杜甫《春望》:同样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与忧伤,但更侧重于国家的兴亡。
  • 李白《月下独酌》:更为豪放,虽有孤独感,但表现出一种对自由的向往,情感基调不同。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宋代文学研究》

这些资料可以帮助进一步了解宋代诗人的创作背景与诗歌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