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会仙岩
作者:刘边 〔宋代〕
青山解随人,远近互相对。
寒潭入陵谷,龙去如何处。
历历沙上石,群仙昔来会。
日暮一童归,横吹卧牛背。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青山随人而动,远近山峦互相映衬。寒潭深入山谷,龙去后的去向又在哪里?沙滩上的石头历历在目,往日的群仙在此聚会。傍晚时分,一个小童归家,悠然地坐在牛背上吹笛。
注释:
- 青山:青色的山,象征自然美。
- 解随人:山的变化似乎是跟随人的动作而变。
- 寒潭:寒冷的水潭,表示幽静和深邃。
- 陵谷:高低起伏的山谷。
- 龙去如何处:龙象征着神秘的力量,问其去向,渗透了对自然的思考。
- 历历:清晰可见。
- 沙上石:沙滩上的石头,表明自然景观的细致。
- 群仙:古代神话中的仙人,寓意超凡脱俗。
- 日暮:傍晚时分,象征归家的宁静。
- 横吹:横着吹笛,表现悠闲自在。
典故解析:
“群仙”一词常见于古代文人对超自然力量的向往,仙人代表着一种理想的生活状态和境界。此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反映了诗人对人生、自然的哲学思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刘边,宋代诗人,生活在一个文人墨客辈出的时代,他的诗风清新,常常融入自然景观,表达内心的感受。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一个诗人行游于青山绿水间的时刻,融入了他对大自然的热爱与对生活的思考。
诗歌鉴赏:
《会仙岩》以其清新脱俗的意境和深邃的哲理引人入胜。诗的开头,青山似乎与人相随,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强调了自然的灵动与变化。接着,寒潭深邃入谷,龙的去向不得而知,这样的描写给人一种神秘的感觉,似乎在诉说着自然的无常与变化。此外,诗中提到的“历历沙上石”则引发了人们对过去的追忆与思考,仿佛在说历史的印记依然清晰可见。最后,随着日暮的降临,童子归家,悠然自得地在牛背上吹笛,这一幕展现出一种生活的宁静与安逸。整首诗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传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展示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美。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青山解随人”:青山仿佛随人的行走而变化,表现出自然与人之间的互动。
- “远近互相对”:远处的山与近处的山相对映衬,形成了层次感。
- “寒潭入陵谷”:寒潭深入山谷,展现出山川的深邃与宁静。
- “龙去如何处”:龙的去向不明,给人以遐想,象征着自然的奥秘。
- “历历沙上石”:沙滩上的石头清晰可见,暗示时间的流逝与历史的痕迹。
- “群仙昔来会”:仙人聚会的场景,传达出一种超凡脱俗的理想。
- “日暮一童归”:傍晚归家的小孩,象征着生活的平凡与美好。
- “横吹卧牛背”:悠闲地在牛背上吹笛,表现出一种宁静安逸的生活状态。
-
修辞手法:
- 比喻:青山与人相随,形象地表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 拟人:将自然景物赋予人的情感与动作,增加了诗的生动性。
- 对仗:整首诗句式对称,增强了韵律感和美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观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崇敬与对人生态度的思考,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意象分析:
- 青山:象征自然的美与人类的依赖。
- 寒潭:代表深邃与神秘,引人思考。
- 龙:象征着力量与变化。
- 群仙:代表着理想与超脱。
- 童子:象征纯真与宁静的生活状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青山”与“寒潭”分别象征什么?
- A. 人与自然的和谐
- B. 生活的艰辛
- C. 历史的沉淀
-
“日暮一童归”中,童子归家的意象传达了什么情感?
- A. 失落
- B. 安宁
- C. 疲惫
-
诗中“龙去如何处”表达了对什么的思考?
- A. 自然的变化
- B. 人生的无常
- C. 历史的流逝
答案:
- A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庐山谣》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比较刘边的《会仙岩》与王维的《山居秋暝》,两者均描绘了自然景色,但王维更强调孤独与内心的宁静,而刘边则更多地展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
- 《诗经与汉乐府对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