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语花•题美人卷子》
时间: 2025-01-06 14:52:09意思解释
解语花•题美人卷子
作者: 彭孙遹 〔清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湘裾漏月,楚练堆云,别是天然韵。
石床小几,凉如水一束桃枝清润。
玉冠轻卸,乍睡觉心情未稳。
香枕上隐隐屏山,冷浸芙蓉印。
记得那时厮认。在桂堂东侧,兰台西近。
紫薇花下,相逢处约略眼重眉褪。
三秋过也。空留下生绡粉本。
画图中蓦自寻思,可有和伊分。
白话文翻译
月光透过湘妃的裙摆,楚地的云彩如练似的堆积,真是天然的韵味。
石床和小几,凉得像水一样,一束桃枝显得清润。
轻轻卸下玉冠,刚刚入睡,心情却未稳定。
香枕上隐约可见屏山的影子,冷冷地浸染着如芙蓉般的印记。
记得那时彼此相识,在桂堂的东侧,兰台的西近。
紫薇花下,第一次相逢,眼神似乎略显沉重,眉头也显得有些褪色。
三秋过去了,留下的只是一张生绡的粉本。
在画图中,忽然自我寻思,是否有与她分开的情景。
注释
- 湘裾: 湘地的裙摆,指代美人。
- 楚练: 楚地的细腻云彩。
- 凉如水: 形容清凉的感觉。
- 桃枝: 桃树的枝条,象征美丽清润的事物。
- 玉冠: 美人的头饰。
- 香枕: 充满香气的枕头,增加了诗的柔情。
- 屏山: 可能指代某种美景或特定的山景。
- 生绡粉本: 形容留下的痕迹或情感,生绡是细腻的绸缎。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彭孙遹,清代诗人,工诗词,尤其擅长描写女性之美和细腻情感,作品常带有淡淡的忧伤和思念之情。
创作背景: 该诗写于清代,反映了当时文人对于美人、自然与情感的复杂感受,常常以细腻的笔触描绘出内心世界与外部环境的交融。
诗歌鉴赏
《解语花•题美人卷子》是一首典雅的古诗,透过细腻的描写展现出美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开篇以“湘裾漏月,楚练堆云”描绘出一幅优雅的画面,月光透过美人的裙摆,云彩仿佛在轻柔地堆积,给人一种清新而自然的韵味。诗人通过对“石床小几”的描写,营造出一种凉爽的环境,反映出内心的宁静与淡然。
在“玉冠轻卸,乍睡觉心情未稳”中,诗人展示了美人轻卸头饰的瞬间,隐含着一种柔弱与脆弱的美,似乎在描绘一个梦境般的场景,让人感受到一种踏入梦境的宁静与安详。接下来的“香枕上隐隐屏山,冷浸芙蓉印”则进一步加深了这种情感,香枕上的印记仿佛在诉说着过去的回忆与思念,增强了情感的深度。
随着诗的推进,诗人回忆起与美人相识的情景,描绘了在紫薇花下第一次相遇的情景,眼重眉褪的描写透露出一丝惆怅与无奈。结尾的“空留下生绡粉本”更是让人感受到一种难以言说的遗憾与思念,仿佛时间的流逝带走了美好,留下的只有孤独的思索。
整首诗以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情感,展现了美人与自然的交融,以及人对美好事物的追忆与思念,给人以深刻的情感体验。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第一联: 描绘了美人与自然的和谐,表现出一种优美的气质。
- 第二联: 通过对环境的细致描写,传达出美人的清丽与内心的宁静。
- 第三联: 反映出美人轻松的状态和内心的微妙感受。
- 第四联: 通过隐喻表达出对过往的回忆和情感的寄托。
- 中间部分: 思念与回忆交织,带出对过往的深情追忆。
- 最后两句: 流露出对美好事物的怀念和对逝去时光的感慨。
修辞手法:
- 比喻: 通过自然景物与美人的结合,增强诗的意象。
- 拟人: 将自然景象赋予情感,增强诗的情感深度。
- 对仗: 在句中使用对称的结构,增加了诗的音乐感。
主题思想: 该诗的中心思想是对美人及其所代表的美好时光的追忆与感慨,表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和深刻的思索。
意象分析
主要意象:
- 月光: 象征纯洁与明亮,象征着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 桃枝: 代表着美丽与清新,暗示着生命的活力。
- 香枕与屏山: 体现出对过往的深切怀念与对美好时光的追忆。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湘裾漏月”描述的是哪种意象?
A. 美人的裙摆
B. 月光
C. 湖水
答案: A -
诗人对美人头饰的描写有何深意?
A. 表现美人的财富
B. 体现美人的柔弱
C. 反映社会地位
答案: B -
“三秋过也,空留下生绡粉本”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对未来的期待
B. 对过去的遗憾
C. 对现在的满足
答案: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红楼梦》中的诗词
- 李清照的《如梦令》
诗词对比: 对比李清照的《如梦令》,两者都展现了对美好事物的追忆,但李清照更加强调女性的情感细腻,彭孙遹则更注重于自然与人的交融。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彭孙遹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典诗词名篇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