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王仲彝仲彝留三衢久不归省因又箴之》
时间: 2025-01-17 10:10:4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寄王仲彝仲彝留三衢久不归省因又箴之
别君三见雁南飞,梦裹相逢觉又非。
书去不知何日到,人来先问几时归。
正堪镫火亲书卷,莫遣尘埃染客衣。
二老倚门知已久,交情於此亦依依。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王仲彝的思念之情。已分别三次,像南飞的大雁一样,梦中相见却又意识到那只是梦。书信虽已寄出,却不知何时能到达;朋友来访时,首先想问的是你何时能归来。正好在火光下亲手书写的信件,切莫让尘埃沾染了我的衣服。诗中提到的二老,倚门等待,彼此心知已久,此情此景令人依依不舍。
注释:
- 君: 指朋友王仲彝。
- 三见: 三次分别,暗指分离的时间。
- 雁南飞: 比喻离别,常用来形容远行或思乡之情。
- 梦裹相逢: 在梦中相遇。
- 书去: 寄出的信。
- 镫火: 灯火,指在灯下写信。
- 交情: 交往的情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高翥(生卒年不详),字元亨,号天水,宋代诗人,以其清新自然、情感真挚的诗风著称。高翥的诗多描写自然景观和人际关系,注重情感的细腻表达。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高翥与王仲彝交往的时期,反映了作者对挚友的思念与关怀。在古代,书信往往是朋友之间沟通的重要方式,诗中流露出对友人归来的期待和对友情的珍视。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寄”字为引,开篇就表达出诗人对朋友的思念之情。通过“别君三见雁南飞”一句,诗人将分别的时间与南飞的大雁相联系,形象生动地描绘了离别的痛苦。接着“梦裹相逢觉又非”一句,表达了梦中相见的虚幻与无奈。诗人在此不仅表达了对友情的珍惜,也流露出对时间流逝、命运无常的感慨。
中间几句通过书信的寄送与等待,展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期待。尤其是“正堪镫火亲书卷,莫遣尘埃染客衣”两句,既表现了诗人静心写信的情境,也隐含着对友情的珍视,生怕任何外在的因素会影响到这段情谊。最后的“二老倚门知已久,交情於此亦依依”则是对友情的升华,强调了人与人之间深厚的情感连接。
整首诗结构严谨,情感真挚,细腻的描写使得读者能感同身受,感受到诗人对友人深切的思念与期待,突显了传统文化中对友情的重视。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别君三见雁南飞: 表达了与王仲彝分别已久,心中惆怅。
- 梦裹相逢觉又非: 在梦中相见,醒来后才意识到是梦,增加了失落感。
- 书去不知何日到: 书信已寄出,但不知何时才能送达,体现出对友人的思念。
- 人来先问几时归: 来访的朋友首先询问王仲彝何时归来,显示出大家对他的关心。
- 正堪镫火亲书卷: 正在灯下写信,细腻的描写出写信的环境。
- 莫遣尘埃染客衣: 希望不让尘埃沾染衣物,象征对友人的尊重与珍视。
- 二老倚门知已久: 提及作者的父母,显示出家庭对友情的知晓与支持。
- 交情於此亦依依: 最后强调深厚的友情,令人感动。
修辞手法:
- 比喻: “雁南飞”比喻离别与思念。
- 拟人: “二老倚门”赋予父母以期待的情感。
- 对仗: 诗中多处体现对仗工整,增加了诗的美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着对友情的思念和期待展开,表达了诗人对王仲彝的深厚情谊,展现了在古代文化中友情的珍贵与重要。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雁: 象征离别和思念。
- 梦: 代表对友人的期盼与无奈。
- 书信: 体现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和情感的寄托。
- 灯火: 代表静谧的思考与写作环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雁南飞”意指什么?
- A. 离别
- B. 相聚
- C. 旅行
- D. 归乡
-
“书去不知何日到”中的“书”指的是什么?
- A. 书籍
- B. 信件
- C. 文学作品
- D. 诗篇
-
整首诗的主题是什么?
- A. 对自然的赞美
- B. 对友人的思念与期待
- C. 对生活的感慨
- D. 对家庭的关心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探讨人与自然的和谐与理想。
- 李白的《月下独酌》,表达孤独与对友人的思念。
诗词对比:
高翥的这首诗与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有相似之处,都是表达对友人的思念与离别的情感。王维通过描绘自然景色与离别场景,营造出浓厚的思乡情怀,而高翥则通过细腻的叙述和对话,体现出人与人之间的真挚情感。两首诗在情感表达上各具特色,共同展现了古代诗人对友情与离别的深刻思考。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欣赏》
- 《古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