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人》
时间: 2025-01-01 13:30:39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真人
作者: 王安石 〔宋代〕
予常值真人,能藏毒而宁。
能纳秽若净,能易膻使馨。
能解身赫赫,能逆如冥冥。
日唯汝心撄,而汝耳目荧。
廓然而无营,其孰扰汝灵。
神奇实主汝,厥通莫之令。
嘻予岂不知,黄帝与焦螟。
死心而废形,乃可少闻霆。
顾今亲遘之,於吾独剽聆。
刳心事斯语,自儆以书铭。
白话文翻译:
我常常遇到真正的圣人,他们能够将毒素隐藏而心境宁静。
他们可以接纳污秽却如同纯净,能够把腥膻之气变成芬芳。
他们能解脱身心的烦恼,逆向而行如同在黑暗中徘徊。
你心中唯一的日子,正是你耳目所感受到的光辉。
他们心境开阔而无挂碍,谁能扰乱他们的灵魂?
神奇的力量实际上主宰着你,通达的道理无人能命令。
啊,我岂不知黄帝与焦螟的故事?
心死形灭,才能少听雷声的轰鸣。
不过我今亲自遇到这位圣人,独自聆听他的教诲。
我将内心的感受倾诉于此,警醒自己以文字铭记。
注释:
字词注释:
- 真人: 指真正的圣人或智者,具备超凡的智慧和境界。
- 藏毒: 隐藏内心的恶性情绪。
- 廓然: 开阔而无障碍的样子。
- 灵: 灵魂、精神。
- 黄帝与焦螟: 指的是《庄子》中黄帝与焦螟的故事,象征着超脱于世俗的境界。
典故解析:
黄帝是中国古代的传说人物,常被视为道教的始祖,焦螟是指一种虫子,二者的结合常用于说明超脱与内心的修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哲学家。他倡导变法,推动社会进步,并在诗词、散文、词曲上均有显著成就。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王安石的晚年,反映了他对人生及内心修养的深刻思考,展现了他对人生真谛的探索和对超脱境界的追求。
诗歌鉴赏:
王安石的《真人》是一首深刻的哲理诗,融合了道教思想与个人修养的探讨。诗中通过对“真人”的描写,展现了一种理想的生活境界。开头的“予常值真人,能藏毒而宁”,既是对圣人境界的赞美,也暗示了人内心的复杂性。接下来的几句则以形象的比喻阐述了圣人如何在污秽与困扰中保持心灵的清净与宁静,强调了内心修养的重要性。
诗中提到的“神奇实主汝”,引导读者思考内心的力量和智慧,展现了一种超越世俗纷扰的哲学思想。王安石借用黄帝与焦螟的典故,进一步深化了对心灵自由的探讨,表达了他追求理想境界的决心。
整首诗在语言上简练而意深,运用了对比、比喻等修辞手法,增强了诗的表现力。同时,诗歌的情感基调中透出一种宁静致远的智慧,鼓励人们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追求内心的和谐与自我超越。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予常值真人,能藏毒而宁。” - 我常常遇到真正的圣人,他们能够隐藏内心的毒性而保持宁静。
- “能纳秽若净,能易膻使馨。” - 他们可以容纳污秽却如同纯净,能够把腥膻之气转化为芬芳。
- “能解身赫赫,能逆如冥冥。” - 他们能解脱身心的烦恼,逆流而行如同在黑暗中徘徊。
- “日唯汝心撄,而汝耳目荧。” - 你心中唯一的光辉,正是你耳目所感受到的光亮。
- “廓然而无营,其孰扰汝灵。” - 他们心境开阔而无障碍,谁能扰乱他们的灵魂?
- “神奇实主汝,厥通莫之令。” - 神奇的力量实际上主宰着你,通达的道理无人能命令。
- “嘻予岂不知,黄帝与焦螟。” - 啊,我岂不知黄帝和焦螟的故事?
- “死心而废形,乃可少闻霆。” - 心死形灭,才能少听雷声的轰鸣。
- “顾今亲遘之,於吾独剽聆。” - 不过我今亲自遇到这位圣人,独自聆听他的教诲。
- “刳心事斯语,自儆以书铭。” - 我将内心的感受倾诉于此,警醒自己以文字铭记。
修辞手法:
- 比喻: “能纳秽若净”,比喻圣人能够以自身的修养化解外界的污秽。
- 对仗: 诗中多处采用对仗的形式,增强了诗的节奏感和艺术性。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探讨内心的修养与超越,强调内心的宁静与智慧。王安石通过对“真人”的描写,表达了对人生真谛的深刻思考和对理想境界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真人: 代表理想的境界与智慧。
- 毒、污秽、腥膻: 体现人内心的烦恼与困扰。
- 心灵的光辉: 象征内心的智慧与觉醒。
- 黄帝与焦螟: 传达超脱与境界的典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真人”在诗中指的是谁?
A. 真实的人
B. 明智的圣人
C. 古代帝王
D. 诗人自己 -
诗中提到的“黄帝与焦螟”主要象征什么?
A. 生命的起源
B. 超脱世俗的境界
C. 社会的纷争
D. 人类的智慧 -
诗的主题主要探讨什么?
A. 自然风光
B. 内心的修养与超越
C. 个人的奋斗
D. 历史的变迁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登高》
- 李白的《将进酒》
诗词对比:
王安石的《真人》与李白的《将进酒》相对比,前者偏向内心的修养和超脱,后者则表现出对人生的豪情与追求。两者在主题上有交集,但风格迥异,王安石的诗更为沉静、内敛,而李白则是热烈奔放的表现。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王安石全集》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