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次叶致远韵二首》

时间: 2025-01-01 13:50:41

庵成有兴亦寻春,风暖荒莱步始匀。

若遇好花须一笑,岂妨迦叶杜多身。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庵成有兴亦寻春,
风暖荒莱步始匀。
若遇好花须一笑,
岂妨迦叶杜多身。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的意思是:小庵落成后,我偶尔来此寻春,春风温暖,我在荒野的草地上漫步,步伐也渐渐舒缓。如果遇到美丽的花朵,我自然会微笑,而遇到多余的杜鹃花又有什么关系呢?

注释:

  • :指庙宇或隐居的地方,通常为僧人或隐士居住之所。
  • :兴致,情趣。
  • 寻春:春天的时候出来游玩,赏春。
  • 荒莱:指荒凉的草地。
  • 岂妨:难道会妨碍,表示一种轻松的态度。
  • 迦叶:指迦叶佛,是佛教中重要的佛;这里可能寓意多的意思。
  • 杜多身:可能指的是杜鹃花,意指数量繁多。

典故解析:

“迦叶”在佛教中代表觉悟与智慧,杜鹃花在古诗词中常常象征着忧伤与别离。诗人在诗中提到这两者,可能是在表达对生活的豁达态度,以及对春天美好事物的欣赏。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王安石(1021年-1086年),字介甫,号半山,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主张变法。他的诗词风格多样,常常表现出深厚的历史感和人文关怀。

创作背景:据传,这首诗写于王安石隐居时期,表达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正值春天,诗人感受到自然的生机与美好,同时也思考了人生的哲理。

诗歌鉴赏:

这首诗展现了王安石对春天的热爱以及对生活的豁达态度。开篇提到“庵成有兴”,暗示诗人已经在隐居的庵中安居,内心的宁静与兴致勃勃相得益彰。接着描绘了春风拂面,漫步于荒草之地的惬意场景,给人一种悠闲自在的感觉。

诗的最后两句则用“若遇好花须一笑”来表达诗人对美好事物的欣赏,而“岂妨迦叶杜多身”则显示了他对繁多事物的包容态度,强调在欣赏美好之余,不必过于计较身边的琐事。这种心态恰恰是诗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表现出一种达观和洒脱的精神。整体而言,此诗不仅描绘了春天的美丽,更传达了诗人对生命和自然的深刻感悟。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庵成有兴亦寻春”:庵宇已成,心中有兴致,便出来享受春光。
    2. “风暖荒莱步始匀”:温暖的春风吹拂,走在荒草地上,步伐逐渐变得平稳。
    3. “若遇好花须一笑”:若遇到美丽的花朵,当然要露出微笑。
    4. “岂妨迦叶杜多身”:即使遇到多余的杜鹃花,也并不妨碍心情的愉悦。
  • 修辞手法

    • 对仗:前后两句的对仗工整,使得诗句更具韵律感。
    • 比喻:将心情与春花联系在一起,表达了诗人与自然的和谐。
  •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生活的豁达态度,强调了享受当下的美好,无需过于计较。

意象分析:

  • :象征隐逸与宁静,代表诗人对世俗的超然态度。
  • :象征生机与希望,反映出诗人对生命的积极看法。
  • :象征美丽与快乐,体现出诗人对生活美好的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王安石的“又次叶致远韵二首”主要表达了什么? A. 对春天的赞美
    B. 对人生的困惑
    C. 对历史的反思
    答案:A

  2. “风暖荒莱步始匀”中的“荒莱”指的是? A. 荒山
    B. 荒草地
    C. 荒野
    答案:B

  3. 诗中提到的“迦叶”象征着什么? A. 忧伤
    B. 悲痛
    C. 觉悟与智慧
    答案: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月下独酌》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王安石的《又次叶致远韵二首》与李白的《月下独酌》均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但王安石更强调内心的豁达与宁静,而李白则更多地表达了孤独与对人生的思考。两者在情感表达上各有千秋,反映出不同的艺术风格。

参考资料:

  • 《王安石诗集》
  • 《宋代诗人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