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未晓雨先骤,过朝风更鲜。
谁知初伏日,全是早秋天。
洗盏尝新酒,临池摘嫩莲。
平生丘壑意,不受暑寒迁。
白话文翻译:
未到天明,雨势已经骤然加大,过了早晨,吹来的风更加清凉。谁能想到这初伏的日子,竟然透着早秋的气息。洗净酒杯,品尝新酿的美酒,来到池边采摘嫩莲。我的一生中对山川丘壑的热爱,不会因为炎热的夏天或寒冷的冬天而有所改变。
注释:
- 未晓:未到天明。
- 雨先骤:雨势已经变得急促。
- 过朝:过了早晨。
- 风更鲜:风更加清凉清新。
- 初伏日:农历的初伏天。
- 洗盏:洗净酒杯,准备饮酒。
- 尝新酒:品尝新酿的酒。
- 嫩莲:刚刚生长的莲花。
- 丘壑意:对山川丘陵的热爱和情感。
- 不受暑寒迁:不因夏热冬寒而改变自己的志向。
典故解析:
- 伏日:指农历中的伏天,一般是指夏季最热的时节,通常在农历六月和七月。伏天的到来标志着炎热的盛夏。
- 洗盏尝新酒: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时光的珍惜。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镃(生卒年不详),字子模,号宛溪,宋代诗人,生活在南宋时期。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常以山水田园为题材,表现个人情感和生活体验。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盛夏的初伏日,表现了诗人在炎热天气中对秋天的感怀,以及对美酒和自然的向往,反映出一种超脱的生活态度。
诗歌鉴赏:
《伏日》这首诗通过对初伏天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和对生活的独特感悟。开头以“未晓雨先骤,过朝风更鲜”描绘出夏初的气候变换,细腻而生动,雨后的清晨,空气中弥漫着清新。接着,诗人以“谁知初伏日,全是早秋天”表达出对季节的感怀,初伏的热气之中却透出早秋的凉意,暗示了时光的流逝和季节的更替。
“洗盏尝新酒,临池摘嫩莲”这一联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享受,洗净酒杯,品尝美酒,乃是对生活的极致追求,同时采摘嫩莲又将自然美与人类生活相结合,展现出诗人闲适而自得的生活态度。最后一句“平生丘壑意,不受暑寒迁”则传达出诗人的坚定信念和志向,不因外界的气候变化而动摇自己的兴趣和追求,反映出一种超然的哲学思考。
整首诗简洁而富有意蕴,展示了诗人在自然和生活之间所达到的和谐状态,突显了他对人生的豁达态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未晓雨先骤:描绘出天未亮时,雨势已开始急促,暗示气候的变化。
- 过朝风更鲜:到了早晨,风变得更加清爽,强调了清晨的舒适感。
- 谁知初伏日:对初伏的惊讶,暗示着夏季的到来。
- 全是早秋天:虽然是夏天,却有着早秋的感觉,表现出季节交替的无常。
- 洗盏尝新酒:在这样的天气里,享受美酒,体现生活的乐趣。
- 临池摘嫩莲:与自然亲密接触,采摘莲花,表现了诗人的闲适。
- 平生丘壑意:表达了诗人一生以来对山水的热爱。
- 不受暑寒迁:无论是夏天的热,还是冬天的寒,都不会动摇诗人的志向。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洗盏尝新酒,临池摘嫩莲”体现了工整的对仗。
- 比喻:将初伏日比作早秋天,暗示时光的流逝。
- 拟人:将季节变化赋予人的情感色彩,体现诗人的感慨。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自然的热爱、对生活的珍惜和对个人志向的坚定。诗人通过描绘气候变化与自然景物,表达了自己超脱于世俗的生活态度和对人生的深刻理解。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雨:象征洗净与新生,预示着变化。
- 风:清新、凉爽,传递出自然的舒适感。
- 新酒:代表生活的乐趣与享受。
- 嫩莲:象征纯洁与美好,反映出诗人对自然的向往。
- 丘壑:象征诗人对山水的热爱与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 A. 李白
- B. 张镃
- C. 杜甫
- D. 白居易
-
诗中“洗盏尝新酒”主要表达了什么?
- A. 对酒的喜爱
- B. 对生活的享受
- C. 对朋友的思念
- D. 对自然的感慨
-
这首诗最主要的意象是什么?
- A. 雪
- B. 叶
- C. 雨
- D. 花
答案:
- B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李白的《月下独酌》
诗词对比:
张镃的《伏日》与李白的《月下独酌》都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与对自然的感悟,但张镃的作品更强调季节的变化和闲适的生活,而李白则更侧重于个人情感的抒发和对孤独的思考。两者在风格和情感基调上各有千秋,展现了不同的生活态度。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张镃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