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浒以秋兰一盆为供》
时间: 2024-09-19 21:30:22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吾儿来侍侧,供我一秋兰。
萧然出尘姿,能禁风露寒。
移根自岩壑,归我几案间。
养之以水石,副之以小山。
俨如对益友,朝夕共盘桓。
清香可呼吸,薰我老肺肝。
不过十数根,当作九畹看。
白话文翻译:
我的儿子来到我身边,给我奉上一盆秋兰。
它的姿态清雅,出尘脱俗,能抵御风露的寒冷。
将它的根移自山壑,摆放在我的几案之上。
用水和石头来培育它,辅以小山的景致。
就像对着益友一样,朝夕相伴,不离不弃。
清香的气息可以呼吸,熏陶着我年老的肺腑。
不过十几根秋兰,却仿佛是九畹的美景。
注释:
- 侍侧:侍奉在身边。
- 秋兰:一种兰花,象征高洁和清香。
- 萧然:形容清雅、出尘的样子。
- 风露寒:指自然界的寒冷气候。
- 岩壑:山石和沟壑,这里指兰花的原生环境。
- 几案:指书案,书桌。
- 养之:培育、照顾它。
- 副之:辅佐、陪衬。
- 俨如:庄重、像。
- 益友:好的朋友。
- 盘桓:徘徊、逗留。
- 薰我老肺肝:熏陶我的内心和精神。
- 九畹:九畹是指九个田畴,形容数量多、景象美好。
典故解析:
在古代文人中,兰花常被视为高洁、清雅的象征,许多诗人都以兰花作比,表达内心的情操和志向。诗中提到的“秋兰”不仅仅是一种植物,更是诗人追求清雅、高洁生活态度的体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戴复古(生卒年不详),字子贞,号复古,宋代诗人。他的一生经历了北宋灭亡与南宋建立的历史变迁,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表达自己的志趣和情感。他的诗词风格清新脱俗,常以兰花等植物寄托情感。
创作背景:
该诗创作于戴复古晚年,或许是在他隐居生活中,借兰花抒发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友谊的珍视。通过对秋兰的细致描写,反映了他追求内心宁静、淡泊名利的生活态度。
诗歌鉴赏:
《浒以秋兰一盆为供》是一首体现了诗人淡雅情怀的诗作。诗中以兰花为媒介,寄托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生活的深刻思考。从“吾儿来侍侧,供我一秋兰”开篇,展现了父子之间的亲密关系,接着通过对秋兰的细腻描写,展现出兰花的高洁与出尘。诗人对兰花的呵护,正象征着他对生活的珍视与理解。
“养之以水石,副之以小山”一句,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深刻体悟与融合,水石与小山的搭配,既体现了自然的和谐美,也显示了诗人心灵的宁静与淡泊。而“俨如对益友,朝夕共盘桓”句,更是将兰花拟人化,表达了他与兰花之间如同朋友般的亲密关系,这种情感的寄托令人感动。
最后两句“清香可呼吸,薰我老肺肝”和“不过十数根,当作九畹看”,不仅体现了兰花清香的弥漫,也象征着诗人对生活的满足与珍惜。总之,整首诗在优美的意象中,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生活及友谊的深刻理解与赞美,表达了他内心的宁静与高洁。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吾儿来侍侧:我的儿子在我身边侍奉,表现出亲情。
- 供我一秋兰:儿子奉上秋兰,体现了对父亲的尊重和关心。
- 萧然出尘姿:兰花的清雅姿态,暗示了诗人对高洁理想的追求。
- 能禁风露寒:兰花的坚韧,象征诗人不畏艰难的精神。
- 移根自岩壑:从山岩中移植,显示出诗人对自然的热爱。
- 归我几案间:摆放在书案上,营造出书卷气息。
- 养之以水石:用水石培育,体现诗人的用心良苦。
- 副之以小山:辅以小山,增强自然美的意境。
- 俨如对益友:把兰花比作朋友,表现亲密关系。
- 朝夕共盘桓:日夜相伴,表达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 清香可呼吸:兰花香气沁人心脾,象征精神的愉悦。
- 薰我老肺肝:清香熏陶,表现出对健康与生活的珍惜。
- 不过十数根:数量虽少,却足以令人满足。
- 当作九畹看:即使数量少,依然如九畹一般美丽,表达了诗人对简单生活的满足感。
修辞手法:
- 拟人:将秋兰拟人化,赋予其“益友”之情,增强情感表达。
- 比喻:将兰花比作朋友,表达诗人与自然的深厚情感。
- 对仗:如“朝夕共盘桓”,体现了诗歌的韵律美。
主题思想:
诗歌主要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对简朴生活的追求及对亲情的珍视。通过秋兰的描写,传达出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满足,展现了超脱尘世的淡泊情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秋兰:象征高洁、优雅的品格。
- 水石:代表自然的纯净与质朴。
- 小山:象征自然的和谐与宁静。
- 益友:体现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亲密关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花是什么?
- A. 秋兰
- B. 菊花
- C. 桃花
-
诗人通过什么方式来养护兰花?
- A. 阳光
- B. 水石
- C. 土壤
-
诗中提到的“益友”指的是什么?
- A. 诗人的朋友
- B. 兰花
- C. 诗人的儿子
答案:
- A. 秋兰
- B. 水石
- B. 兰花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兰亭集序》 - 王羲之
- 《月夜忆舍弟》 -杜甫
诗词对比:
- 《月夜忆舍弟》与《浒以秋兰一盆为供》同样通过自然景物表达情感,但前者更多地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后者则倾向于对自然的热爱与友谊的珍视。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古诗文阅读与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