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癸巳端午呈李伯高》

时间: 2024-09-19 21:30:22

客里几逢端午节,看成雪鬓与霜髯。

救人采得三年艾,背世翻成六日蟾。

老境可怜归未得,羁怀长是病相兼。

猛思一醉酬风月,笑撚菖花揭酒帘。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客里几逢端午节,看成雪鬓与霜髯。
救人采得三年艾,背世翻成六日蟾。
老境可怜归未得,羁怀长是病相兼。
猛思一醉酬风月,笑撚菖花揭酒帘。

白话文翻译:

在外地几次遇到端午节,看到自己已经白发苍苍。
为了救人,我采了三年的艾草,却孤独地度过了这六个端午。
年纪大了可怜,归乡的愿望还未实现,心中思乡的情怀常常让我感到痛苦。
猛然想要借着一醉来酬答这风月,笑着摘下菖蒲花来打开酒帘。

注释:

  • 端午节:中国传统节日,庆祝时间为农历五月初五。
  • 雪鬓与霜髯:形容头发和胡须都变白,暗示年老。
  • :艾草,传统中医认为其有驱邪避害的作用,端午节时常常用来挂艾草以防病。
  • 六日蟾:指端午节的习俗,蟾蜍与端午节有一定的文化关联,象征孤独。
  • 老境可怜:指年老的境遇可怜。
  • 羁怀:思乡之情。
  • 菖花:又称“菖蒲”,在端午节时有插菖蒲以辟邪的习俗。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戴复古,字宗道,号复古,宋代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和对生活深刻的思考而著称。他的作品常常反映出浓厚的个人情感和对社会的关怀,尤其在晚年时期,作品中常带有淡淡的忧愁。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端午节,表达了诗人对节日的感慨和对人生的思考。身处他乡的诗人,因节日而感受到的孤独与思乡,交织成复杂的情感。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端午节的场景,展现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与对故乡的深切怀念。诗的开头以“客里几逢端午节”引入,表现出诗人在外地度过节日的孤单与思绪。接着用“雪鬓与霜髯”形象地描绘了自己年老的状态,白发苍苍使他更加感受到生命的短暂和无常。通过“救人采得三年艾”一句,诗人表达出对生命价值的思考,尽管为他人付出,却依然是“背世”,显示出一种对现实的无奈和对生命意义的追问。

诗中“猛思一醉酬风月,笑撚菖花揭酒帘”则体现了诗人试图通过饮酒来逃避现实的苦闷,借助酒来庆祝节日,尽管心中仍有无尽的愁苦,但在此时此刻,诗人选择了用笑声和饮酒来驱散内心的阴霾。这种对比使得整首诗既有对生命的沉重思考,又有对当下的乐观态度,展现了诗人复杂而丰富的情感世界。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客里几逢端午节:在外地度过了几次端午节,感叹于节日的孤独。
  2. 看成雪鬓与霜髯:看到自己已是白发苍苍,表现出对岁月流逝的感慨。
  3. 救人采得三年艾:为了救人而采艾草,暗示了自己的付出与牺牲。
  4. 背世翻成六日蟾:尽管有节日的习俗,却仍感到孤独无依。
  5. 老境可怜归未得:年老的境遇让人感到可怜,归乡的愿望未能实现。
  6. 羁怀长是病相兼:思乡之情如同病痛,时常缠绕在心头。
  7. 猛思一醉酬风月:想要借酒消愁,以酒来回应风月的美好。
  8. 笑撚菖花揭酒帘:笑着摘下菖蒲花,打开酒帘,显示出诗人试图通过欢乐的方式来抵御内心的孤独。

修辞手法:

  • 对仗:如“雪鬓与霜髯”,上下句对称,形成鲜明对比。
  • 比喻:将思乡之情比作病痛,深刻而生动地表达了内心的苦楚。
  • 拟人:通过“撚菖花揭酒帘”展现了诗人与自然的互动,增添了诗的生动性。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端午节的回忆,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对生命的感慨以及对现实的无奈。这种情感的交织,使得诗歌具有深刻的哲理性和丰富的感情层次。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端午节:象征着团圆与思乡。
  • 艾草:象征着生命的延续和对健康的向往。
  • 雪鬓与霜髯: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衰老。
  • 菖蒲:象征着节日的习俗与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节日是什么?

    • A. 中秋节
    • B. 端午节
    • C. 春节
  2. 诗人用什么来表达对岁月流逝的感慨?

    • A. 白发苍苍
    • B. 采艾草
    • C. 饮酒
  3. “猛思一醉酬风月”中,诗人想通过什么来解愁?

    • A. 读书
    • B. 饮酒
    • C. 写诗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离骚》屈原:同样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 《静夜思》李白:通过月亮引发的思乡之情,情感深沉。

诗词对比:

  • 《静夜思》 vs 《癸巳端午呈李伯高》:两者均表达思乡之情,但《静夜思》更侧重于静谧的夜晚带来的思念,而《癸巳端午呈李伯高》则结合了节日与个人的孤独,展现出更为复杂的情感状态。

参考资料:

  • 诗词选本:《宋诗三百首》
  • 书籍:《中国古典诗词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