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喜见新除目,焚香洗眼看。
老儒居翰苑,正士作台官。
有道为时用,非才处位难。
寄声崔与李,催促到长安。
白话文翻译:
我喜见新任命的官员,焚香洗眼以便仔细观察。
年长的儒者居住在文人聚集的地方,正直的士人则在朝廷中任职。
有道德的人才能被重用,而无才之人即使身处高位也难以施展才华。
我将我的声音寄托给崔氏与李氏,催促他们尽快去长安。
注释:
- 新除目:新任命的官员。
- 焚香洗眼:焚香以净化眼睛,以便更好地观看。
- 老儒:年长的儒生,指有学识且受尊重的人。
- 正士:指正直的士人,具有良好品德的人。
- 有道为时用:有道德的人能在合适的时机被重用。
- 寄声:将自己的声音或意见寄托给他人。
- 催促:催促、敦促。
典故解析:
- 翰苑:古代文人聚集之地,常指朝廷或学术机构。
- 长安:古都,常作为政权中心的象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戴复古,字希夷,号复古,宋代诗人,生于南宋时期。他的作品多表现对时局的关注及个人理想,风格清新自然,常以对话的方式抒发感情。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宋代政治变革之际,作者通过描写新任官员的任用、儒者的处境等,表达了对时局的关注与对理想官员的希冀。
诗歌鉴赏:
这首诗体现了作者对新任官员的喜悦,表现出对政治清明的渴望。在诗中,作者用“焚香洗眼”来表达自己对新政的期待,焚香象征着对清明政治的向往和对未来的美好愿景。接着,诗人提到了老儒与正士的存在,强调了有道之士在当下政治中的重要性,暗示了当时对正直与能力并重的官员的需求。
“非才处位难”一句,既是对有能力却未被重用的士人的惋惜,也反映了对官场现状的深刻洞察。最后,寄声于崔与李,显示了诗人对同僚的信任与希望,催促他们共同为国家的繁荣贡献力量。整体来看,这首诗不仅是对新政的赞美,更是对社会理想的追求,表达了作者对正直、清明政治的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喜见新除目:表达了诗人对新任官员的欣喜。
- 焚香洗眼看:通过焚香来清净心灵,以更清晰地观察周围。
- 老儒居翰苑:强调了尊敬的知识分子在政治中的地位。
- 正士作台官:指出正直的人在朝中任职,体现了对能力与品德的重视。
- 有道为时用:有道德的官员能在适当时机得到重用。
- 非才处位难:有才华却没有被使用者的苦闷。
- 寄声崔与李:寄希望于同僚,表达对他们的信任。
- 催促到长安:希望他们能尽快前往长安,参与政治。
修辞手法:
- 比喻:焚香洗眼比喻对新政的期待与清明的渴望。
- 对仗:如“老儒”和“正士”,形成工整的对仗,增强诗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诗歌的中心思想在于对政治清明的渴望与对有道德人才的重用的期待,反映了作者希望通过正直之士来实现国家治安的愿望。
意象分析:
- 焚香:象征纯洁与清明的政治理想。
- 老儒:代表着传统文化与智慧。
- 正士:象征着德才兼备的理想官员。
- 长安:古都,象征着权力与希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的“新除目”是指什么?
A. 新任命的官员
B. 新的法律
C. 新的诗作
D. 新的文化 -
诗人对“老儒”的态度是?
A. 贬低
B. 尊敬
C. 忽视
D. 怀疑 -
“非才处位难”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有才华者的遗憾
B. 对官场的满意
C. 对未来的悲观
D. 对权力的渴望
答案:
- A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王之涣《登鹳雀楼》
诗词对比:
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相比,两首诗都表现出对理想的追求和对当下时局的思考,但戴复古的作品更侧重于对官员品德的强调,而王之涣则表现出壮志未酬的感慨与对未来的展望。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中国古典诗词赏析》
- 《戴复古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