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花原(一作王昌龄《出塞行》)》

时间: 2025-01-06 05:05:59

百花原头望京师,黄河水流无已时。

穷秋旷野行人绝,马首东来知是谁。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百花原头望京师,
黄河水流无已时。
穷秋旷野行人绝,
马首东来知是谁。

白话文翻译:

在百花原的尽头遥望京城,
黄河的水流不断,似乎没有尽头。
荒凉的秋天,旷野里行人已绝迹,
从东边走来的马头,我知道是谁。

注释:

字词注释:

  1. 百花原:指花开繁盛的地方,象征着春天的生机与美丽。
  2. 京师:指的是当时的都城,即长安。
  3. 黄河:中国的母亲河,象征着历史与文化。
  4. 穷秋:深秋,指秋天快要结束的时候。
  5. 旷野:广阔的田野,指的是无人之地。
  6. 马首:马的头部,象征着归来的旅人。

典故解析:

“百花原”在古诗中常用以表现春天的景象与生机,而诗中提到的“黄河”则常常用来表达历史的悠久与文化的深厚。此诗中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写,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颀,唐代诗人,字义山,号少微,生平不详,主要以律诗和绝句著称。李颀的诗歌多描写边塞、山水,风格豪放,情感真挚,尤其在表达思乡之情方面颇具特色。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李颀身处边塞时期,正值国破家亡的动荡岁月。诗人通过描绘景物,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与对时光流逝的感叹。

诗歌鉴赏:

《百花原》是一首具有强烈思乡情怀的诗作。诗中以“百花原头”开篇,瞬间带给读者一个生机盎然的画面,然而随即转换的意境却是“穷秋旷野”,形成鲜明的对比。这里不仅表现了自然景色的变化,也隐喻了人事的无常和时间的流逝。“黄河水流无已时”一句更是将诗人的思绪引向了历史的深邃,黄河象征着中华民族的文化根基,而其不断流淌的水流,更是对时光永恒的感叹。最后一句“马首东来知是谁”,不仅引入了行人的形象,也象征着对故乡的向往与期待,给人以无限遐想。

整首诗通过简练的语言与鲜明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怀念与对未来的希望,情感真挚而动人,具有深刻的哲理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百花原头望京师:在百花盛开的原野上,遥望着京城,传达出一种渴望与思念。
  2. 黄河水流无已时:黄河水流淌不息,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历史的延续。
  3. 穷秋旷野行人绝:深秋的荒野中,行人已然绝迹,表现出一种孤寂与凄凉。
  4. 马首东来知是谁:从东边走来的马头,象征着归来的人,暗含着对故乡的期待与渴望。

修辞手法:

  • 对比:诗的开头与结尾形成鲜明对比,前半部分描绘出美丽的“百花原”,后半部分却是荒凉的“穷秋旷野”,展现了时间的流逝与人生的无常。
  • 象征:黄河象征着历史与文化的延续,马首则象征着归来与希望。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情怀念,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以及对未来的期待与希望。诗人在对自然景物的描绘中,深刻反映了内心的孤独与思乡之情。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百花原:象征着生机与希望。
  2. 黄河:象征着历史与文化的深厚。
  3. 穷秋:象征着时间的无情与人生的凋零。
  4. 旷野:象征着孤独与无助。
  5. 马首:象征着归来与思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百花原”所指的是什么?
    A. 盛开的花朵
    B. 深秋的荒野
    C. 京城
    D. 黄河

  2. 诗人用什么象征来表达时间的流逝?
    A. 马首
    B. 黄河
    C. 百花原
    D. 旷野

  3. 诗中最后一句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孤独
    B. 期待
    C. 悲伤
    D. 愤怒

答案:

  1. A. 盛开的花朵
  2. B. 黄河
  3. B. 期待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昌龄《出塞行》
  • 杜甫《春望》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对比李颀的《百花原》与王昌龄的《出塞行》,两者都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但李颀的诗更多地着眼于内心的孤独与秋天的萧瑟,而王昌龄则通过边塞的战争与征途表现出一种英雄气概。两首诗虽同样悲切,却各有其独特的情感基调与表现手法。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李颀诗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