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野老曝背
原文展示
百岁老翁不种田,惟知曝背乐残年。有时扪虱独搔首,目送归鸿篱下眠。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年过百岁的老翁,他不再耕作土地,只知道在阳光下晒背,享受着晚年的闲适。有时他独自挠着身上的虱子,目送归来的大雁,在篱笆下安然入睡。
注释
- 百岁老翁:指年纪极大的老人。
- 不种田:不再从事农业劳动。
- 惟知:只知道。
- 曝背:在阳光下晒背。
- 乐残年:享受晚年的生活。
- 扪虱:挠虱子,形容生活的闲散。
- 独搔首:独自思索或闲适。
- 目送归鸿:目送归来的大雁,象征离去与归来。
- 篱下眠:在篱笆下安然入睡。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归鸿”可以理解为归来的大雁,古代文人常用大雁象征离别与重聚的情感。此外,老翁的形象代表了一种淡泊名利、享受自然与生活的态度,反映了道家思想对自然与生命的理解。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颀(约690年-758年),唐代诗人,字义山,号少微,河南洛阳人。他以五言诗见长,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和人生哲理,风格清新自然,富有哲理。
创作背景
《野老曝背》创作于唐代,正值社会动荡,诗人试图通过描绘老翁的闲适生活,表现对自然的向往和对世俗繁华的超脱。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一位年迈的老翁,他不再从事繁忙的农田劳动,而是享受着悠闲的晚年生活。诗中通过“曝背”这一意象,传达出一种悠然自得的生活态度,表达了对生命最后阶段的洒脱与从容。老翁“有时扪虱独搔首”,则增添了一丝生活的细微与真实,给人以亲切感。
“目送归鸿篱下眠”,不仅描绘了老翁的生活状态,也暗示了生命的循环与归宿。归来的大雁象征着归属与温暖,给人以宁静的感受,仿佛老翁在与自然和谐相处。这种闲适的生活态度正是李颀所推崇的理想境界,反映了他对人生的哲思。整首诗情感深厚,意境悠远,给人以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百岁老翁不种田:揭示了老翁的身份与生活状态,表达出对世俗劳作的放弃。
- 惟知曝背乐残年:强调老翁对生活的满足与享受,乐在其中。
- 有时扪虱独搔首:表现出老翁的生活琐事,平实中见真情。
- 目送归鸿篱下眠:最后一句以自然意象作结,传递出宁静与归属感。
修辞手法
- 比喻:老翁的生活状态比作“曝背”,生动形象。
- 对仗:上下句结构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意象:通过“归鸿”与“篱下”构建一种和谐的自然景象,表现老翁与自然的亲密关系。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老年生活的理解与肯定,传达出一种淡泊名利、享受生活的态度,体现了老年人在自然中自得其乐的哲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老翁:象征着岁月的流逝与人生的智慧。
- 曝背:代表悠然自得的生活态度。
- 归鸿:象征着归属与团圆,反映了对生命的思考。
- 篱下:营造出一种宁静、安全的生活环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的老翁多大年纪? A. 70岁
B. 80岁
C. 100岁
D. 90岁 -
诗中老翁在做什么? A. 种田
B. 曝背
C. 钓鱼
D. 读书 -
“目送归鸿”中的“鸿”指的是什么? A. 鸭子
B. 大雁
C. 麻雀
D. 仙鹤
答案
- C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鹿柴》
- 孟浩然的《春晓》
诗词对比
- 《野老曝背》与《鹿柴》:两者都描绘了自然与生活的和谐,但李颀更侧重于个人的闲适与内心的宁静,王维则是通过山水景色表达对理想境界的向往。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辞典》
- 《李颀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