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宁草两都卿云赋,不作六朝徐庾诗。
賸馥沾李翱张籍,残锦分江淹丘迟。
白话文翻译:
宁愿写两地卿云的赋诗,也不愿作六朝徐庾的诗。
剩下的芬芳沾染了李翱和张籍,残余的锦绣分散在江淹和丘迟之间。
注释:
- 宁草:宁愿写诗。
- 两都:指京城和地方,形容诗的题材广泛。
- 卿云:指温柔细腻的诗句。
- 六朝:指东吴、东晋等时期的朝代,常被认为是诗歌的黄金时代。
- 徐庾:徐陵和庾信,六朝著名诗人,以优美的诗风著称。
- 賸馥:剩余的香气。
- 李翱、张籍:唐代诗人,李翱以豪放著称,张籍则以清丽见长。
- 江淹、丘迟:南朝诗人,江淹以才情著称,丘迟则以辞藻华丽著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刘克庄(1187年-1269年),字子舆,号白云山人,南宋诗人。其诗风清丽,擅长五言、七言诗,常以自然景物为题材,表达个人情感和哲理。
创作背景:此诗成于南宋时期,社会动荡,诗人通过诗歌表达对当时文学风潮的自我定位,期望在古典诗歌中寻找属于自己的声音。
诗歌鉴赏:
刘克庄的《杂咏七言十首》表现出对文学传统的深刻认识和对自我风格的探索。全诗通过对比的手法,表达了对古典诗歌的敬重与批判。诗的开头“宁草两都卿云赋”,显示了诗人对新风格的追求,强调个性化的表达,不愿意受限于前人的模式。接着提到的“六朝徐庾诗”则是对传统诗歌的反思,表明诗人希望创造出更具时代感和个人色彩的作品。
在后半部分,诗人通过“剩馥沾李翱张籍,残锦分江淹丘迟”表达了对当时诗人作品的赞赏与传承,同时也暗示着诗歌的某种延续性与流变。整体来看,这首诗不仅是对诗歌创作的自我宣言,也是对历史诗人的一种致敬,展现了诗人与传统诗歌之间微妙的关系。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宁草两都卿云赋”:表现出诗人对诗歌创作的选择,愿意追求更具个性的表达。
- “不作六朝徐庾诗”:明确拒绝模仿古代诗人的风格,强调创新。
- “剩馥沾李翱张籍”:赞美李翱和张籍的诗歌,暗示其作品仍有余香,影响深远。
- “残锦分江淹丘迟”:提到江淹和丘迟,表明这些诗人的作品也有其独特的美感和影响。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对比传统与现代,强调诗人的独立思想。
- 借代:用“卿云”、“锦”来象征诗歌的优美与华丽。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诗歌创作的独立追求,既承认传统的优秀,又渴望开创新的风格,体现了宋代文人的创新精神与对古典文学的深刻理解。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卿云:象征温柔细腻的诗句,体现了诗的情感。
- 馥:香气,象征着诗歌的芬芳和人文气息。
- 锦:象征华美的诗词,表明诗歌的艺术价值。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刘克庄的《杂咏七言十首》主要表达了什么主题? A. 对古典诗歌的追忆
B. 对个人创作风格的探索
C. 对社会现象的批判
D. 对历史事件的反思 -
“宁草两都卿云赋”中,“宁草”是什么意思?
A. 宁愿写诗
B. 宁愿种草
C. 宁愿游玩
D. 宁愿休息 -
诗中提到的“江淹”、“丘迟”是指哪一类的人物?
A. 诗人
B. 将领
C. 商人
D. 学者
答案:
- B
- A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 李白的《静夜思》
诗词对比:
- 刘克庄与李白的作品在风格上形成鲜明对比,刘克庄更注重个人情感的细腻表达,而李白则强调豪放、奔放的个性。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刘克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