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流入微王峡》

时间: 2025-01-01 15:41:03

又上微王峡,山寒含翠雾。

青壁尽侵云,鳞鳞多碧树。

山深石状古,地僻禽声怒。

竟日不逢人,茫茫水空注。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沂流入微王峡 张嵲 〔宋代〕

又上微王峡,山寒含翠雾。 青壁尽侵云,鳞鳞多碧树。 山深石状古,地僻禽声怒。 竟日不逢人,茫茫水空注。

白话文翻译:

再次登上微王峡,山中寒冷,含着翠绿的雾气。 青色的峭壁直插云霄,层层叠叠的绿树繁多。 山深处的石头形状古朴,地方偏僻,鸟鸣声显得格外愤怒。 整日不见人影,只有茫茫的水流空自倾泻。

注释:

  • 沂流:指沿着沂水而行。
  • 微王峡:地名,具体位置不详,可能是一个峡谷。
  • 青壁:指青色的山壁。
  • 鳞鳞:形容山石或树木层层叠叠的样子。
  • 碧树:绿树。
  • 地僻:地方偏僻。
  • 禽声怒:鸟鸣声显得格外响亮或愤怒。
  • 茫茫:形容水流广阔无边的样子。
  • 水空注:水流空自倾泻,无人观赏。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嵲(1096-1148),字巨山,南宋初年诗人,文学家。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善于描绘山水景色,表达个人情感。此诗可能是在他游历山水时所作,表达了对自然景色的感慨和对人迹罕至之地的描绘。

创作背景: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再次登上微王峡时的所见所感。诗中通过对山寒、翠雾、青壁、碧树等自然景色的描绘,展现了山峡的幽深与僻静,以及作者在此情此景中的孤独感受。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描绘了微王峡的深邃与僻静。首句“又上微王峡,山寒含翠雾”即点明了地点和时节,山寒与翠雾的结合,营造出一种幽冷而神秘的氛围。接下来的“青壁尽侵云,鳞鳞多碧树”进一步以青壁和碧树的意象,加深了山峡的高峻与繁茂。后两句“山深石状古,地僻禽声怒”则通过石头的古朴和鸟鸣的愤怒,传达了山峡的古老与僻静。最后一句“竟日不逢人,茫茫水空注”以水流的茫茫和空自倾泻,表达了作者在此地的孤独与寂寞。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传达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孤独的深刻体验。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又上微王峡,山寒含翠雾”:再次登上微王峡,山中寒冷,含着翠绿的雾气。这里通过“山寒”和“翠雾”的描绘,营造了一种幽冷而神秘的氛围。
  2. “青壁尽侵云,鳞鳞多碧树”:青色的峭壁直插云霄,层层叠叠的绿树繁多。这里通过“青壁”和“碧树”的描绘,展现了山峡的高峻与繁茂。
  3. “山深石状古,地僻禽声怒”:山深处的石头形状古朴,地方偏僻,鸟鸣声显得格外愤怒。这里通过“石状古”和“禽声怒”的描绘,传达了山峡的古老与僻静。
  4. “竟日不逢人,茫茫水空注”:整日不见人影,只有茫茫的水流空自倾泻。这里通过“茫茫水空注”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在此地的孤独与寂寞。

修辞手法:

  • 拟人:如“禽声怒”,将鸟鸣声拟人化,显得格外响亮或愤怒。
  • 对仗:如“青壁尽侵云,鳞鳞多碧树”,通过对仗,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和美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微王峡自然景色的描绘,传达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孤独的深刻体验。诗中的孤独感不仅是对人迹罕至之地的描绘,也是作者内心情感的抒发。

意象分析:

  • 翠雾:象征着山中的神秘与幽冷。
  • 青壁:象征着山峡的高峻与坚固。
  • 碧树:象征着山峡的繁茂与生机。
  • 禽声怒:象征着山峡的僻静与古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青壁”指的是什么? A. 青色的山壁 B. 青色的树木 C. 青色的石头 D. 青色的云雾

  2. 诗中的“禽声怒”表达了什么? A. 鸟鸣声显得格外响亮 B. 鸟鸣声显得格外愤怒 C. 鸟鸣声显得格外悲伤 D. 鸟鸣声显得格外欢快

  3. 诗中的“茫茫水空注”表达了什么? A. 水流广阔无边 B. 水流空自倾泻 C. 水流湍急 D. 水流平静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描绘了山中的景色,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孤独的体验。
  • 杜甫的《望岳》:通过对泰山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然的敬畏和对人生的思考。

诗词对比:

  • 张嵲的《沂流入微王峡》与王维的《山居秋暝》:两者都描绘了山中的景色,但张嵲的诗更注重对孤独感的表达,而王维的诗则更注重对自然美的描绘。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张嵲的诗作,并提供了详细的注释和解析。
  • 《中国古代山水诗鉴赏辞典》:提供了丰富的山水诗作品和鉴赏,有助于深入理解山水诗的艺术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