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九回沉水新为髻,故绣裙襦稳称身。祸水歘来漂燎火,知几唯有淖夫人。
白话文翻译: 她的发髻是用九次沉入水中的新丝制成,绣花的裙襦恰到好处地贴合身体。灾难突然来临,如同漂浮的火焰,只有淖夫人知道其中的几多。
注释:
- 九回沉水:形容发髻的制作精细,经过多次处理。
- 新为髻:新制作的发髻。
- 故绣裙襦:指旧时的绣花衣裙。
- 稳称身:形容衣裙合身。
- 祸水:比喻灾难或祸事。
- 歘来:突然来临。
- 漂燎火:漂浮的火焰,比喻灾难的迅速蔓延。
- 知几:知道其中的几多,即了解事情的真相或深层次的意义。
- 淖夫人:指古代传说中的智者或贤妇,这里可能指赵飞燕本人,暗示她的智慧和预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嵲(1096-1148),字文潜,号南轩,南宋初年诗人。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多写景抒情,也有不少咏史之作。这首诗是他对赵飞燕外传的杂诗之一,通过对赵飞燕的描写,反映了作者对历史人物的思考和评价。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张嵲读赵飞燕外传后的感想之作。赵飞燕是汉成帝的宠妃,因其美貌和才智而闻名,但也因其与汉成帝的关系导致了汉朝的衰落。张嵲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赵飞燕命运的同情和对历史变迁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赵飞燕形象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她的美丽和智慧。首句“九回沉水新为髻”,用精细的工艺来形容赵飞燕的发髻,暗示她的美丽和精致。次句“故绣裙襦稳称身”,进一步以合身的衣裙来描绘她的身姿,强调她的优雅和得体。后两句“祸水歘来漂燎火,知几唯有淖夫人”,则转折到赵飞燕的命运,用“祸水”和“漂燎火”来比喻她所遭遇的灾难,而“知几唯有淖夫人”则暗示她的智慧和预见,能够在灾难中保持清醒和洞察。整首诗通过对赵飞燕的描写,反映了作者对历史人物的深刻理解和同情。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九回沉水新为髻”:这句诗用“九回沉水”来形容发髻的制作过程,强调了发髻的精致和美丽。
- “故绣裙襦稳称身”:这句诗通过“故绣”和“稳称身”来描绘赵飞燕的衣裙,展现了她的优雅和得体。
- “祸水歘来漂燎火”:这句诗用“祸水”和“漂燎火”来比喻赵飞燕所遭遇的灾难,形象地描绘了灾难的突然和猛烈。
- “知几唯有淖夫人”:这句诗通过“知几”和“淖夫人”来暗示赵飞燕的智慧和预见,表明她在灾难中能够保持清醒和洞察。
修辞手法:
- 比喻:诗中使用了“祸水”和“漂燎火”来比喻灾难,形象生动。
- 拟人:诗中将灾难拟人化为“祸水”和“漂燎火”,增强了表达效果。
- 对仗:诗中的“九回沉水”与“故绣裙襦”,“祸水歘来”与“知几唯有”形成了对仗,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赵飞燕的描写,展现了她的美丽和智慧,同时也反映了她的命运和历史的变迁。诗的主题是对历史人物的同情和对历史变迁的感慨,表达了作者对赵飞燕命运的深刻理解和同情。
意象分析:
- 九回沉水:形容发髻的精致和美丽,象征着赵飞燕的美丽和精致。
- 故绣裙襦:形容衣裙的合身和优雅,象征着赵飞燕的优雅和得体。
- 祸水:比喻灾难,象征着赵飞燕所遭遇的灾难。
- 漂燎火:比喻灾难的迅速蔓延,象征着灾难的突然和猛烈。
- 知几:象征着赵飞燕的智慧和预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的“九回沉水”形容的是什么? A. 发髻 B. 衣裙 C. 灾难 D. 智慧
- 诗中的“祸水”比喻的是什么? A. 美丽 B. 灾难 C. 智慧 D. 优雅
- 诗中的“知几唯有淖夫人”暗示了什么? A. 美丽 B. 灾难 C. 智慧 D. 优雅 答案:1. A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赵飞燕外传》:这是张嵲读后感的基础,可以进一步了解赵飞燕的故事。
- 《长恨歌》:白居易的作品,通过对杨贵妃的描写,展现了她的美丽和悲剧命运,与赵飞燕的故事有相似之处。
诗词对比:
- 《赵飞燕外传》与《长恨歌》:两者都是对历史上的美女的描写,但《赵飞燕外传》更侧重于对赵飞燕的智慧和预见的描写,而《长恨歌》则更侧重于对杨贵妃的美丽和悲剧命运的描写。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张嵲的诗作,可以进一步了解他的诗风和创作背景。
- 《赵飞燕外传》:了解赵飞燕的故事和背景。
- 《长恨歌》:了解杨贵妃的故事和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