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颉利何时缚,康居久未灰。
天威如自震,敌势不难摧。
日月丹心在,风尘白眼开。
受降城旋筑,且缓羽书来。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外敌入侵的忧虑和对国家未来的期待。诗中提到的“颉利”和“康居”是指当时的外族,诗人希望能够早日将这些敌人征服。“天威如自震”,意味着天命的力量如同震动,大敌不难被摧毁。“日月丹心在”则表达了作者对国家的忠诚与热情,透过“风尘白眼开”,暗示着在乱世中仍能保持清醒的头脑。最后提到的“受降城旋筑”,表明了对于和平的期待,而“且缓羽书来”则传达出希望和平消息的心情。
注释:
- 颉利:古代北方游牧民族,常作乱中原,指代外敌。
- 康居:古代的一个国家,位于今中亚一带,常与中原发生冲突。
- 天威:指天命或上天的权威。
- 敌势:敌人的力量、势力。
- 受降城:指接受投降的城池。
- 羽书:古代用羽毛写的信,象征快速的消息。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韩元吉是宋代著名的诗人,以其豪放激昂的风格著称。生于动荡的时代,韩元吉的诗歌常常受到国家局势和个人经历的影响。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宋代,反映了当时外敌频繁入侵的背景,诗人通过此诗表达了对国家未来的忧虑和对和平的渴望。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从开头的“颉利何时缚”引入,直接点明了外敌入侵的困扰,展现了诗人对国家安危的关注。接着“康居久未灰”进一步加深了这种忧虑,暗示敌人势力未曾消散,国家仍面临威胁。诗中的“天威如自震”是一种强烈的信念,体现了诗人对天命的把握和对国家力量的信心。之后的“敌势不难摧”则显示出诗人对克敌制胜的希望,表现出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
“日月丹心在,风尘白眼开”这两句则转向内心的坚定与清醒,诗人用“日月”象征着永恒的忠诚与赤诚,尽管身处乱世,诗人仍然保持清醒的头脑,显示出一种不屈不挠的精神。
最后的两句“受降城旋筑,且缓羽书来”则表达了一种期待,期望通过和平的方式来解决纷争,传达出一种渴望和平的情感。
整首诗通过对敌情的分析与自己心态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国家的忠诚与对未来的希望,具有很强的时代感和情感深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颉利何时缚:质问敌人颉利何时能被捉拿,体现了对外敌的强烈反感。
- 康居久未灰:康居这个敌对势力未曾消散,反映了国家的动荡。
- 天威如自震:天命的力量如同震动,暗示正义必胜。
- 敌势不难摧:敌人的势力并非难以摧毁,表达出信心。
- 日月丹心在:忠诚与赤诚如同日月一般永恒。
- 风尘白眼开:在乱世中保持清醒的视角。
- 受降城旋筑:期待能有和平的结果。
- 且缓羽书来:希望快速收到和平的消息。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天命比作震动,展示出力量感。
- 对仗:如“日月丹心”和“风尘白眼”,形成整齐的结构。
- 夸张:通过夸大敌人的威胁,增强诗的情感。
主题思想:
诗歌的中心思想在于表达对国家安危的忧虑以及对和平未来的渴望,体现了诗人对国家的忠诚与责任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颉利:象征外敌,威胁与挑战。
- 天威:象征正义与信念的力量。
- 日月:象征忠诚与永恒。
- 风尘:暗示世事的变迁与复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颉利”指代:
- A. 内部叛乱
- B. 外敌
- C. 和平使者
-
“天威如自震”这句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恐惧
- B. 信念
- C. 绝望
-
“日月丹心在”中“丹心”意指:
- A. 忍耐
- B. 忠诚
- C. 恨意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浪淘沙·北戴河》:毛泽东
- 《春望》:杜甫
诗词对比:
- 杜甫的《春望》:同样反映了战争对国家的影响,但情感更为沉重和悲伤。
- 毛泽东的《浪淘沙·北戴河》:表达了对国家未来的信心与希望,更加积极。
参考资料:
- 《宋诗研究》:对宋代诗歌的深入分析。
- 《古诗词欣赏》:解读古诗词的技巧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