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王季夷时同宿蒋山》
时间: 2024-09-19 21:29:31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亭亭石塔宝公龛,剩喜僧床得对谈。
坎壈词场君亦滞,驱驰世路我何堪。
军书又见纷南北,敌势由来说二三。
淮岸西风晚更急,似传烽火过江南。
白话文翻译:
高高的石塔和宝公的龛,依然高兴能在僧床上对话。
在坎壈的词场中,你我都陷于其中,面对世事我感到无奈。
军书又在南北之间纷纷出现,敌人的形势传来消息二三。
淮岸的西风在傍晚更加急促,好似烽火传到了江南。
注释:
- 亭亭:形容物体高耸的样子。
- 石塔:指用于供奉佛教圣物的塔。
- 宝公龛:指供奉佛像的地方。
- 坎壈:困境、窘迫。
- 词场:诗词的竞技场。
- 军书:军事报告或文书。
- 敌势:敌人的势力。
- 烽火:古代用以传递军事信息的信号,表示战事紧急。
典故解析:
- 宝公:在诗中可能指某位高僧或著名的佛教人物。
- 烽火:源于古代的烽火台,用于报警和传递战事消息,象征战争的紧迫和不安。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韩元吉,宋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而著称。他的诗多描写自然景色及抒发个人情感,情感真挚,语言简练。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动荡的时代背景下,诗人身处战乱之中,感受到外部环境的压迫与个人的无奈,通过对话表达内心的挣扎与对未来的忧虑。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一个高耸的石塔和宁静的僧床,营造出一种超然的氛围,但随之而来的却是对现实的深刻思考。诗人在对话中体验到一种安宁,但同时也意识到生活的困境和世事的无奈,仿佛在高处的宁静与世俗的喧嚣之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接下来的几句,诗人提到军书的纷繁与敌势的紧迫,展现出外部环境的动荡不安。最后,淮岸的西风加急,似乎预示着战事的来临,迫使诗人再次回到现实的困境中。这种情感的波动与环境的变化在诗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既有对安宁的向往,又有对现实的无奈。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亭亭石塔宝公龛:描绘宁静的环境,石塔象征着佛教的宁静与超脱。
- 剩喜僧床得对谈:表达与友人或僧人交谈的愉悦,体现了内心的安宁。
- 坎壈词场君亦滞:转向现实,表达在诗词的竞技中也感到迷茫与无助。
- 驱驰世路我何堪:感叹在世俗生活中的艰难与不易。
- 军书又见纷南北:提到战乱的消息,表现出社会动荡的背景。
- 敌势由来说二三:敌人的势力在不断扩张,信息的传播令人感到紧迫。
- 淮岸西风晚更急:描绘傍晚的急促西风,暗示着战事的临近。
- 似传烽火过江南:将烽火传递与现实战争相结合,突显了战乱的艰难与无奈。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军书又见纷南北”,上下句形成对比,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 拟人:如“西风晚更急”,赋予自然元素以情感,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诗人与友的交谈、对现实的反思,以及对战乱的忧虑,呈现出一种内心的挣扎与对和平生活的渴望。诗人对外界环境的敏感与个人情感的细腻交织,展现了深刻的人生哲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石塔:象征信仰与宁静。
- 僧床:代表修行与内心的对话。
- 西风:象征变幻与不安。
- 烽火:象征战争与紧迫。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坎壈词场”主要表达了什么?
- A. 诗人的欢乐
- B. 诗人的困境
- C. 诗人的旅行
- D. 诗人的对话
-
“淮岸西风晚更急”中“西风”象征着什么?
- A. 和平
- B. 战争的来临
- C. 自然的静谧
- D. 友情
答案: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夜泊牛渚怀古》李白:同样表达了对历史和现实的思考。
- 《春望》杜甫:反映战乱与个人感受的诗。
诗词对比:
比较韩元吉的作品与杜甫的《春望》,二者都在动荡的背景下,表达了对现实的无奈与对和平生活的渴望,但韩元吉的诗更加侧重于内心的对话与思考,而杜甫则更多地表现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诗词鉴赏辞典》
- 《诗词解析与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