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浊世九黄河,太虚一明镜。
混混皆随流,炯炯谁独醒。
崛起孤峰高,尽把众山领。
根基既超然,培植功且更。
白话文翻译:
在这浑浊的世界中,黄河像九条浑浊的河流;而太虚则如同一面明亮的镜子。人们纷纷随波逐流,只有那清醒的人依然明亮如星。高耸的孤峰崛起,俯视着群山;根基已然超然,努力耕耘,成就更大。
注释:
- 浊世:指混乱的时代或社会环境。
- 九黄河:形容黄河水流浑浊,可能暗指社会的复杂和艰难。
- 太虚:指广阔的虚空,象征清明纯净的境界。
- 混混:指混乱不清的人群,随波逐流。
- 炯炯:形容明亮,清晰的样子。
- 崛起:形容高耸突出的状态。
- 孤峰:独立高耸的山峰,象征独立和卓越。
典故解析:
本诗中涉及到的典故不多,但“黄河”作为中国的母亲河,常常被用来象征中华民族的历史与文化。而“太虚”则常用来形容一种超然的境界,暗示诗人在混乱中寻求清明与智慧。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包恢,字子雄,号至和,宋代诗人。他的作品常常表现出对社会现实的关切与深刻思考,风格简约而蕴含哲理。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社会动荡的背景下,诗人感受到时代的混乱与个人的孤独,试图通过诗歌表达对清明思想的追求与对社会现状的反思。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比手法,展现了诗人对浑浊世界的深刻思考和对清明境界的向往。开篇以“浊世九黄河”描绘出一个充满混乱与迷茫的时代,紧接着“太虚一明镜”则引出一种清晰、冷静的理想状态。诗人通过“混混皆随流”指出,绝大多数人在这样的环境中都选择随波逐流,而“炯炯谁独醒”则强调清醒的人的稀缺与珍贵。接下来,诗人用“崛起孤峰高”来象征那些敢于挑战现状、追求卓越的人,他们在高峰上俯瞰众山,体现出一种超然的姿态。“根基既超然,培植功且更”则表达了诗人对于自身修养与努力的重视,以及在超越世俗的同时不断追求更高成就的决心。整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独特的视角,也传达了对未来的希冀与坚守。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浊世九黄河:描绘了一个充满混乱、复杂的社会环境。
- 太虚一明镜:与前句形成鲜明对比,象征理想与清明。
- 混混皆随流:反映出人们在这样的环境中缺乏主见,随波逐流。
- 炯炯谁独醒:强调在这样的环境中保持清醒的人的稀有。
- 崛起孤峰高:象征那些勇于追求卓越的人。
- 尽把众山领:表现出独立的人在社会中引领潮流的姿态。
- 根基既超然:表明这些人的修养和立场已经超越常人。
- 培植功且更:表达了在超越之上,努力追求更高成就的决心。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浊世”与“太虚”的对比,揭示了现实与理想的差距。
- 象征:黄河与孤峰象征着混沌与卓越的两种状态。
- 排比:用“混混皆随流”和“炯炯谁独醒”形成排比,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体现了对社会现状的反思与对理想人生的追求,展现了诗人对清醒、超然的执着与对卓越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黄河:象征中国的历史与文化,亦象征社会的动荡。
- 明镜:象征清明、智慧的境界。
- 孤峰:象征独立、高尚的人格。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浊世”指的是什么? A. 清明的时代
B. 混乱的时代
C. 祥和的时代
答案:B -
“崛起孤峰高”中的“孤峰”象征了什么? A. 低落的状态
B. 独立卓越的人
C. 平凡的人
答案:B -
整首诗表达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A. 对世俗的妥协
B. 对清醒与卓越的追求
C. 对混乱的无奈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 by 杜甫:同样表现出诗人对社会现状的思考和对理想的追求。
- 《将进酒》 by 李白:表达了对人生的思考和对自由的向往。
诗词对比:
- 包恢的《和陈七峰七诗韵》与杜甫的《登高》均探讨了在动荡的时代中,个体如何面对现实与理想的矛盾。包恢强调独立与超然,而杜甫则更多地表现出对家国的忧虑。两者在情感基调上虽有所不同,但都彰显了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参考资料:
- 《宋代诗词选》:收录了多位宋代诗人的作品,帮助理解时代背景。
- 《古诗词鉴赏》:提供诗词分析与鉴赏的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