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梦令 画竹》

时间: 2025-01-04 13:22:59

石罅新篁半吐。

帘底绿云微度。

昨夜小窗纱,添得嫩凉如许。

听取。

听取。

可似潇湘夜雨。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如梦令 画竹
作者: 许淑慧 〔清代〕

石罅新篁半吐。帘底绿云微度。昨夜小窗纱,添得嫩凉如许。听取。听取。可似潇湘夜雨。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新竹初吐翠叶的景象,透过窗帘,绿意微微洒落。昨夜的小窗纱上,感觉到了清凉的气息。听着这轻柔的声音,仿佛像潇湘夜雨般细腻动人。

注释

  • 新篁:新长出的竹子。
  • 石罅:石缝,指竹子生长的环境。
  • 帘底:窗帘的下方。
  • 绿云:指竹叶的绿色。
  • 嫩凉:温和的凉意。
  • 潇湘夜雨:比喻细腻的雨声,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春夜喜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许淑慧,清代诗人,以其细腻的笔触和婉约的风格著称。她的诗作多描绘自然景观与生活情趣,对女性的情感世界有深入的刻画。

创作背景

该诗创作于清代,正值社会动荡与文人追求自然之美的时期,诗人通过描绘竹子和夜雨的意象,表达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

诗歌鉴赏

《如梦令 画竹》是一首充满生活气息与自然美的词作。诗中以竹子为题材,传达出一种清新、宁静的氛围。开头“石罅新篁半吐”以生动的意象展现了新竹的新生,给人一种蓬勃向上的力量。而“帘底绿云微度”则描绘了光线透过帘子的景象,增强了画面的层次感,仿佛能感受到那轻柔的绿意。

“昨夜小窗纱,添得嫩凉如许”是对前夜凉风的回忆,进一步渲染出夜晚的静谧与清凉,这种细腻的感受使人感同身受。尾句“可似潇湘夜雨”则通过比喻将整个作品的情感升华,潇湘的夜雨在诗人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不仅是对自然的赞美,也是对人生细腻情感的映射。

整首词在意象、情感的营造上都非常成功,许淑慧通过对竹子的描绘,把个人的情感与自然的美结合在一起,展现了她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的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石罅新篁半吐:新竹从石缝中缓缓冒出,象征着生命的朝气与希望。
  2. 帘底绿云微度:窗帘下透出绿色的竹影,营造出一种幽静的环境。
  3. 昨夜小窗纱,添得嫩凉如许:回忆昨夜凉风透过窗纱的感觉,表现出一种清新自然的体验。
  4. 听取。听取。可似潇湘夜雨:反复强调“听取”,让人沉浸于这种声音中,仿佛感受到潇湘夜雨的细腻。

修辞手法

  • 比喻:“可似潇湘夜雨”将竹叶的声音比作雨声,增强了音韵美。
  • 拟人:通过“听取”赋予声音以生命,增强了与自然的亲密感。
  • 对仗:词句之间的对称使得整体结构更为美观。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细腻感受的深刻体验。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坚韧与清新,代表诗人高洁的品格。
  • 夜雨:象征细腻与柔情,代表诗人对生活的细致观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石罅新篁半吐”中的“石罅”指什么?

    • A. 竹子
    • B. 石缝
    • C. 窗帘
  2. 诗中提到的“潇湘夜雨”象征着什么?

    • A. 雨声的细腻
    • B. 竹子的生长
    • C. 温暖的阳光
  3. 该诗的作者是谁?

    • A. 杜甫
    • B. 许淑慧
    • C. 李白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杜甫的《春夜喜雨》

诗词对比

  • 李清照《如梦令》:同样使用了梦境与自然的结合,展现女性的细腻情感。
  • 杜甫《春夜喜雨》:通过雨的意象表现生活的希望与生机,情感同样细腻却更具历史感。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中国古诗词鉴赏》
  • 《许淑慧诗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