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野兴三首 其三》

时间: 2025-01-19 21:59:42

扇堕巾攲午梦回,鸣鸠又唤雨丝来。

数行褚帖临窗学,一卷陶诗傍枕开。

糠火就林煨苦笋,密罂沉井渍青梅。

艾人行复巍然出,老大难堪节物催。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扇堕巾攲午梦回,鸣鸠又唤雨丝来。
数行褚帖临窗学,一卷陶诗傍枕开。
糠火就林煨苦笋,密罂沉井渍青梅。
艾人行复巍然出,老大难堪节物催。

白话文翻译

扇子掉落,头巾斜靠,午后的梦境中惊醒,
鸣鸠的叫声又唤来细细的雨丝。
几行书法练习在窗前学习,一卷陶渊明的诗歌在枕边摊开。
糠火在树林里煨制苦笋,沉罂的青梅在井水中浸泡。
艾草人走出巍然的身影,年老体衰,难以承受节令的催促。

注释

  • 扇堕:扇子掉落,象征炎热的午后。
  • 巾攲:头巾斜靠,表现出一种放松的状态。
  • 鸣鸠:指的是一种鸟,鸣叫声清脆,带来夏天的气息。
  • 褚帖:书法的练习纸。
  • 陶诗:指陶渊明的诗,包含了田园生活的宁静与美好。
  • 糠火:用稻糠生火,形象化了朴素的生活。
  • 艾人:指的是用艾草做成的人的形象,通常与端午节有关,象征健康和驱邪。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著名诗人。他一生致力于诗歌创作,作品数量庞大,风格多样,以爱国、咏史、田园诗著称。陆游的作品常常反映个人情感与国家命运的交织。

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初夏,正值农忙时节,反映了诗人对自然与生活的热爱,同时也流露出对岁月流逝、人生无常的感慨。

诗歌鉴赏

陆游的这首《初夏野兴三首》其三,展现了浓厚的初夏气息和诗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开篇以“扇堕巾攲午梦回”引入,仿佛置身于一个宁静的午后,扇子掉落、头巾斜靠,给人一种放松而又略显慵懒的感觉。接着,鸣鸠的叫声唤来了细细的雨丝,表达了对自然声音的敏感和对气候变换的细腻感受。

接下来的几句,诗人描绘了书法练习和陶渊明的诗,显示了他对文化的追求与对田园生活的向往。通过“糠火就林煨苦笋”的描写,体现了乡野生活的朴实与自然的馈赠,而“密罂沉井渍青梅”则暗示了夏季的丰收与美味。

最后两句“艾人行复巍然出,老大难堪节物催”,则传达出一种时间流逝带来的无奈与感伤。艾草与节物的联系,表现了传统节日的文化意象,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自己年华渐逝的感慨。

整首诗以细腻的描绘与深邃的情感,将夏日的气息与人生态度巧妙结合,展现了陆游对生活的热爱与对时间无情流逝的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扇堕巾攲午梦回”:描绘了一种慵懒的夏日午后,诗人刚从梦中醒来。
  2. “鸣鸠又唤雨丝来”:鸣鸠的叫声带来了细雨,增强了自然的气息。
  3. “数行褚帖临窗学”:在窗前练习书法,表现出诗人对文化的追求。
  4. “一卷陶诗傍枕开”:陶渊明的诗歌在身边,暗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5. “糠火就林煨苦笋”:描写了乡野生活的朴素与自然的馈赠。
  6. “密罂沉井渍青梅”:青梅在井水中浸泡,暗示夏季的丰收。
  7. “艾人行复巍然出”:艾草人象征着节日与传统文化。
  8. “老大难堪节物催”:感慨时间的流逝与人生的无常。

修辞手法

  • 比喻:如“艾人”比喻端午节的文化象征。
  • 对仗:整首诗的句式工整,体现了诗人对对仗的运用。
  • 意象:通过自然意象传达情感,如雨丝、青梅等。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自然与生活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对岁月流逝的感慨以及对传统节日的珍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扇子:象征夏日的炎热与慵懒。
  • 鸣鸠:象征自然的声音,带来季节的变迁。
  • 青梅:象征丰收与美味,体现夏日的味觉记忆。
  • 艾人:象征传统文化与节日的联结。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鸣鸠”指的是哪种动物?

    • A. 鸟
    • B. 昆虫
    • C. 爬行动物
    • D. 哺乳动物
  2. 诗中提到的“陶诗”指的是哪位诗人的作品?

    • A. 李白
    • B. 杜甫
    • C. 陶渊明
    • D. 王维

答案

  1. A
  2.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陶渊明的《饮酒》

诗词对比: 可以将陆游的《初夏野兴三首》与陶渊明的《饮酒》进行对比,两者都表现了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但陆游更多地融入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而陶渊明则强调了内心的宁静与自然的和谐。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陆游全集》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