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枕上》

时间: 2025-01-04 11:42:32

枕上三更雨,天涯万里游。

虫声憎好梦,灯影伴孤愁。

报国记安出?

灭胡心未休。

明年起飞将,更试北平秋。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枕上三更雨,天涯万里游。
虫声憎好梦,灯影伴孤愁。
报国记安出?灭胡心未休。
明年起飞将,更试北平秋。

白话文翻译:

在枕头上听着三更的雨声,远方的游子在天涯万里之外。虫鸣声让我厌恶美梦,灯下的影子伴随着我的孤独愁苦。报效国家的机会何时才会有呢?我灭敌的心愿依旧不曾消停。明年我将起飞,再试着在北平的秋天。

注释:

字词注释:

  • 三更: 夜里的第三个时辰,约为晚上11点到1点。
  • 虫声: 昆虫的鸣叫声,常与夏夜相伴。
  • 灯影: 在灯光下的影子,象征孤独的思绪。
  • 报国: 报效国家,通常指为国家做出贡献。
  • 灭胡: 指消灭敌人,胡指的是外敌,尤其是指北方的少数民族。
  • 飞将: 这里指的是出征的将领或士兵。

典故解析:
“报国记安出”可理解为古代士人渴望为国效力的情怀;“灭胡心未休”反映了宋代士人对外敌入侵的忧虑与愤怒,这种情绪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尤为突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宋代著名的爱国诗人。他的一生历经多个朝代,身处战乱之中,作品中充满了对国家的忧虑与对理想的追求。他的诗风豪放,情感真挚,常以个人的遭遇反映时代的苦难。

创作背景:
该诗作于陆游晚年,正值北方金国对南宋的威胁加剧之时。陆游心系国家安危,渴望出征报国,但因年老体弱,无法实现。而诗中表达了他对国事的忧虑与个人理想无法实现的苦闷。

诗歌鉴赏:

《枕上》是一首充满忧国忧民情怀的诗作,体现了陆游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诗的开头一句“枕上三更雨”便营造了一个孤寂的氛围,雨声敲打着人的心弦,传递出一种无尽的思乡情绪。接着,“虫声憎好梦”表明了诗人对美梦的厌恶,暗示现实的艰辛与困扰。虫鸣声在夜晚显得格外清晰,让人无法入眠,思绪万千。

“报国记安出”一句可见陆游心中对国家的忠诚与渴望,他希望能为国家出一份力,但无奈的是身不由己,心中充满了无奈与焦虑。“灭胡心未休”进一步突显了他对外敌入侵的愤怒与忧虑,表现出一种强烈的爱国情怀。

最后两句“明年起飞将,更试北平秋”表达了他对未来的希望,尽管现在的他无法出征,但心中仍然保持着对国家的使命感与责任感,期待明年能再次奋起。整首诗情感真挚,结构紧凑,意境深远,是陆游爱国情怀的真实写照。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枕上三更雨: 夜深人静时,雨声敲打着枕头,暗示孤独。
  • 天涯万里游: 诗人远在异乡,孤身漂泊。
  • 虫声憎好梦: 昆虫的鸣叫声让他厌烦美梦,暗示对现实的无奈和痛苦。
  • 灯影伴孤愁: 灯光下的影子伴随他孤独的愁绪。
  • 报国记安出: 想为国效力的机会何时来临。
  • 灭胡心未休: 消灭外敌的心愿依然未能平息。
  • 明年起飞将: 期待未来能出征的希望。
  • 更试北平秋: 再次尝试在北平的秋天为国出征。

修辞手法:

  • 对仗: “虫声憎好梦,灯影伴孤愁”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 “虫声憎好梦”赋予虫声情感,使其更具表现力。
  • 象征: 雨、虫声、灯影等意象,象征着思乡、孤独和理想无法实现的痛苦。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陆游对国家的忧虑与个人理想的失落展开,表现了强烈的爱国情感和对未来的期待,传达出一种悲壮而又坚定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 孤独、思乡、忧愁的象征。
  • 虫声: 令人烦恼的现实,象征内心的焦虑。
  • 灯影: 孤独的思考,伴随着愁苦的情感。
  • 北平秋: 象征希望与未来的出征之地,反映出诗人对抗敌的渴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虫声”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喜悦
    B. 厌烦
    C. 悲伤

  2. “报国记安出”一句中,“安”字可以理解为:
    A. 哪里
    B. 何时
    C. 何地

  3. 诗人希望明年能怎样?
    A. 出去旅行
    B. 报效国家
    C. 过上好日子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同样表达了对国家的忧虑与个人的愁苦。
  • 王之涣《登鹳雀楼》:通过描写自然景观,表达壮志未酬的情感。

诗词对比:
陆游和杜甫的作品都展现了深厚的爱国情怀,但陆游更加强调个人的理想与现实的矛盾,而杜甫则更多地关注国家的衰败与人民的苦难。两者在风格上有所区别,但情感基调均是悲壮而深沉。

参考资料:

  • 《陆游诗文集》
  • 《宋代诗人研究》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