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晁元忠西归十首 其五》

时间: 2025-01-19 20:07:40

怨句识之推,商歌知宁戚。

我占晁氏贤,乃在赋行役。

同游羿彀中,傥免非尔力。

滔滔今如此,去邦将安适。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怨句识之推,商歌知宁戚。我占晁氏贤,乃在赋行役。同游羿彀中,傥免非尔力。滔滔今如此,去邦将安适。

白话文翻译

怨恨的诗句我都能识别,像商朝的歌曲我也知道宁戚。我认为晁氏的才德是高尚的,然而在赋税和劳役中却不得不忍耐。同游于羿的弓箭之中,或许能免去不必要的力量。如今的江河如此滔滔,离开故土又将何处安适?

注释

字词注释:

  • 怨句:指的是带有怨恨的诗句。
  • 商歌:指的是商朝的歌曲,宁戚是其中的一位著名的歌者。
  • 晁氏:指的是晁元忠,诗中的贤者。
  • 赋行役:赋税和劳役的意思。
  • 羿彀:羿的弓箭,传说中射下太阳的英雄。
  • 滔滔:形容水流的声音,表示浩浩荡荡。

典故解析:

  • 羿:这是古代中国的一位英雄,传说中他用弓箭射下了九个太阳,拯救了人间。因此提到“羿彀”暗示着英雄的壮举和对力量的渴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黄庭坚(1045年-1105年),字鲁直,号山谷,晚号涪翁,北宋著名的诗人、书法家。他是“江西诗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作品以清新、俊逸著称。黄庭坚的诗歌多描写自然、人生及哲理,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黄庭坚在西归途中所作,表达了他对故乡的思念,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在当时,社会动荡,诗人面对赋税和劳役的压迫,心中充满了无奈与怨恨。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比个人的命运与历史的浩荡,深刻表现了诗人对社会现状的思考与感慨。在“怨句识之推”中,诗人直言自己能够体会世间的苦楚,感受到诗句中的怨恨。接着提到“商歌知宁戚”,用商朝典故来引入对历史的思考,暗示对过往英雄的怀念与现实的无奈。

“我占晁氏贤,乃在赋行役”一联,诗人以晁氏的贤德来对比自己所处的压迫状态,表明即便有才华与品德,仍然难以逃脱世俗的困扰。后面的“同游羿彀中”,则暗示希望能与英雄并肩作战,获得自由,然而现实却是“滔滔今如此,去邦将安适”,流露出对未来的迷茫与无助。

整首诗在情感上由深刻的个人感受延伸至对社会的批判,展现了诗人对理想与现实的碰撞。诗中语言简练而富有哲理,蕴含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引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怨句识之推:表达了对世间苦难的深刻体认。
  2. 商歌知宁戚:借助历史典故来反映对英雄的怀念。
  3. 我占晁氏贤:自我抒发,强调个人的才德。
  4. 乃在赋行役:揭示了现实的压迫。
  5. 同游羿彀中:渴望与英雄并肩作战。
  6. 傥免非尔力:希望能避免不必要的劳累。
  7. 滔滔今如此:现状的无奈与叹息。
  8. 去邦将安适:对未来的迷茫与无助。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诗句与怨恨的情感相结合。
  • 对仗:如“怨句”与“商歌”,形成对比。
  • 借代:用羿的弓箭代表英雄的力量。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个人经历为基础,探讨了英雄与现实之间的矛盾,表现了诗人对理想的追求与现实的无奈。强调了即使在艰难的环境中,仍然要保持对理想的渴望与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怨句:象征着个人的痛苦与社会的不公。
  • 商歌:历史的回忆与文化的传承。
  • 羿彀:英雄的力量与理想。
  • 滔滔:流动的时间与无情的现实。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羿”代表了什么? a) 历史人物
    b) 诗歌形式
    c) 自然现象
    答案:a)

  2. “怨句识之推”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受? a) 对美好生活的渴望
    b) 对社会现状的无奈
    c) 对个人才能的自信
    答案:b)

  3. 诗中“滔滔”一词主要表现了什么? a) 自然的力量
    b) 时间的流逝
    c) 社会的动荡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水调歌头》
  • 李白《将进酒》

诗词对比:

黄庭坚的《次韵晁元忠西归十首》与李白的《将进酒》均表达了对个人理想与现实困境的思考。黄庭坚着重于历史与个人命运的结合,而李白则展现了豪放不羁的个性与对自由的渴望。两者在主题上虽有共鸣,但风格和情感表达各有不同。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辞典》
  • 《宋代诗人黄庭坚研究》
  • 《中国古典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