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破屋三间书五车,一翁醉发老沙沙。
萧墙甚窄难栽竹,草地虽平不种花。
井浅自能供日用,楼高谁怕被云遮。
过门人间何人住,题扇桥西百姓家。
白话文翻译:
这是一间只有三间房的破屋,里面有五车的书籍。一位老人醉得头发乱糟糟的。萧条的墙壁太窄,难以种植竹子,草地虽然平坦,却不适合种花。井虽浅,仍能供应日常所需,楼虽高,谁又怕被云遮挡呢?过门而入,这里到底住着什么人?在桥西的扇子上题写着“百姓家”。
注释:
- 破屋:指简陋的房屋,象征贫困。
- 书五车:形容书籍很多,五车的书是对知识的渴望和积累的象征。
- 翁:老人,表现出岁月的流逝。
- 萧墙:指墙壁破旧,环境清寒。
- 井浅:虽然井不深,但也能满足日常用水的需求。
- 楼高:高楼自有其价值,不怕云遮。
- 题扇:扇子上写字,形象地表现出人们的生活与文化。
典故解析:
诗中没有直接引用的古典典故,但“百姓家”可以看作是对民生的关注,反映宋代社会的状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高翥,宋代诗人,生活在社会动荡的时期,其作品多关注社会问题,表现对平民生活的关怀。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社会动荡、民生困苦的背景下,诗人通过描绘破屋老翁的形象,表达对普通人生活的关注和对知识的珍视。
诗歌鉴赏:
《破屋》是一首通过描绘简陋环境来反映社会现实的诗歌。高翥用简单的语言将一位老人的生活状态展现得淋漓尽致,破屋的意象象征着贫困与无奈,而“书五车”则传达了对知识的渴望和精神追求。诗中多次提到环境的狭窄与简陋,反映出社会底层生活的艰辛;但同时,诗人又以“井浅自能供日用”和“楼高谁怕被云遮”展现出一种对生活的淡然与乐观,表现出老翁虽然生活贫困,但依旧能够满足日常所需,这是一种对命运的从容态度。
诗的最后两句更是引人深思,提问“过门人间何人住”,让人想起了普通百姓的生活,正是这些平凡的个体构成了社会的基础。整首诗在简朴的表象下,蕴含着深厚的社会关怀与人生哲理,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思考和对知识的重视。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破屋三间书五车:描绘简陋的居所和丰富的书籍,形成鲜明对比,表现出对知识的追求。
- 一翁醉发老沙沙:描绘老翁的醉态,暗示他对生活的无奈和放纵。
- 萧墙甚窄难栽竹:墙壁狭窄,环境简陋,无法种植竹子,象征生活的局限。
- 草地虽平不种花:即使环境看似适宜,生活依然贫乏,无法种植花草,体现生活的单调。
- 井浅自能供日用:虽然井水不深,仍能满足日常所需,表现出一种满足。
- 楼高谁怕被云遮:高楼的象征,反映出一种自信与无畏。
- 过门人间何人住:引发对普通人生活状态的思考。
- 题扇桥西百姓家:最终指向百姓的生活,强调诗人与普通民众的连接。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平”与“花”,“浅”与“用”,使诗句更具韵律感。
- 比喻:将井与日常生活联系,强调生活的实际需求。
- 反问:最后两句通过提问方式,引发读者思考,增加了诗的深度。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通过描绘贫困的生活环境,反映出对知识的追求与对日常生活的满足,同时表达对普通民众生活的关心。诗人在对比中揭示了精神与物质的关系,传达出一种对生活的理解与勇敢面对的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破屋:象征贫困与局限。
- 书:象征知识与精神追求。
- 老翁:象征经历与无奈。
- 草地:象征自然与生活的单调。
- 井:象征生存的基本需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这首诗的主要人物是谁?
- A. 一个学者
- B. 一个老人
- C. 一个青年
- D. 一个诗人
-
诗中提到的“书五车”象征什么?
- A. 财富
- B. 知识
- C. 友谊
- D. 权力
-
诗的最后一句“题扇桥西百姓家”主要表达了什么?
- A. 对市井生活的观察
- B. 对豪门生活的羡慕
- C. 对野外生活的向往
- D. 对历史的追溯
答案:
- B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 - 李白
- 《登高》 - 杜甫
诗词对比:
比较《破屋》与杜甫的《登高》,两者都反映了对生活的感悟和社会的关怀,但《破屋》更侧重于对普通百姓生活的细腻描绘,而《登高》则表现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与个人情感的抒发。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
- 《高翥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