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朔日乡饮于邑董氏之依绿亭口占》

时间: 2025-01-01 13:26:15

道义为乡自不同,肯随流俗唾衰翁。

高谈惊散洗红雨,清饮唤回依绿风。

直欲鸢鱼相上下,那知乌兔有西东。

得閒不乐真堪笑,金谷平泉总是空。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四月朔日乡饮于邑董氏之依绿亭口占
—— 陈著 〔宋代〕

道义为乡自不同,
肯随流俗唾衰翁。
高谈惊散洗红雨,
清饮唤回依绿风。
直欲鸢鱼相上下,
那知乌兔有西东。
得閒不乐真堪笑,
金谷平泉总是空。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乡土情义的看法,认为道义在乡里是各有不同的,怎能随波逐流,去唾弃那些衰老的长辈呢?高谈阔论中,惊动了洗净红色雨水的景象;清酒饮尽,呼唤归来的绿风。想要在高空飞翔,像鹤和鱼那样自由,然而不知道乌兔之间却有南北之分。闲暇时光不快乐,真是值得一笑;金谷和清泉的美好,最终也都是虚空。

注释

字词注释

  • 道义:指乡里的道德规范和义理。
  • 流俗:指流行的风俗习惯。
  • :吐唾液,这里比喻轻视或鄙弃。
  • 红雨:指春天的细雨,洗净了花草。
  • 鸢鱼:比喻高飞和游泳的自由。
  • 乌兔:比喻不同的事物或人之间的差异。
  • 金谷平泉:指美好的景色,象征虚幻的享乐。

典故解析

  • “金谷平泉”出自于古代的名胜,象征富饶和美好,反映出诗人对世俗享乐的无奈与失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著,宋代诗人,其作品以清新自然、情感真挚见长,常描绘乡土人情与自然风光,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四月的乡饮聚会,作者借此机会表达对流行风俗的反思,以及对乡土道义的坚持,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传统与现代交融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乡饮场景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道义与流俗之间矛盾的深刻思考。开头两句便设立了主题,强调乡土道义的独特性,诗人不愿随波逐流,表现了对传统价值观的坚守。接下来的意象如“高谈”、“清饮”则展现了饮酒时的欢愉与思考,诗人试图借酒消愁,却又停不下对人生的深刻反思。

在后半部分,诗人运用“鸢鱼”和“乌兔”这两组意象,寓意自由和束缚的对比,体现了人们在追求理想与现实之间的挣扎。最后两句则是对享乐生活的嘲讽,表达了即使是在闲暇时光,内心依旧感到空虚的无奈。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道义为乡自不同:强调乡土的道义各有其独特,反映出对地方文化的尊重。
  • 肯随流俗唾衰翁:表达了对随波逐流的否定和对年长者的尊重。
  • 高谈惊散洗红雨:高谈阔论中,突显出春雨的美景,暗示议论的力量与自然的交融。
  • 清饮唤回依绿风:饮酒欢聚的同时,清新的春风呼之欲出,增添了生机。
  • 直欲鸢鱼相上下:表达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渴望在高空与深海中遨游。
  • 那知乌兔有西东:寓意世事的复杂与差异,反映了人间的纷争与隔阂。
  • 得閒不乐真堪笑:闲暇时光却无法获得快乐,令人发笑的无奈。
  • 金谷平泉总是空:最终回归到虚无,揭示了物质享乐的空洞。

修辞手法

  • 对仗:如“鸢鱼”和“乌兔”,形成鲜明对比。
  • 比喻:通过“金谷平泉”比喻人生的美好与虚无。

主题思想: 整首诗探讨了乡土道义与流行风俗的矛盾,表达了对传统价值的坚守与对现代生活空虚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道义:象征传统与伦理。
  • 清饮:象征欢聚与交流。
  • 鸢鱼:象征自由与理想。
  • 金谷平泉:象征美好与虚幻。

这些意象交织在一起,反映出诗人对生活深刻的思考,展现了自然与人的和谐关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道义为乡自不同”表达了什么?

    • A. 各地的道义各有不同
    • B. 道义是普遍的
    • C. 乡土没有道义
    • D. 乡土道义是唯一的
    • 答案:A
  2. 诗中提到的“鸢鱼”象征什么?

    • A. 自由
    • B. 束缚
    • C. 传统
    • D. 享乐
    • 答案:A
  3. “金谷平泉”在诗中象征什么?

    • A. 实际的财富
    • B. 虚幻的享乐
    • C. 自然的美好
    • D. 道德的沦丧
    •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诗词对比: 与杜甫的《月夜忆舍弟》相比,陈著的诗更注重对乡土道义的探讨,而杜甫则更侧重于表达对亲人的思念。两者都体现了对生活的深刻思考,但角度与情感基调各有不同。

参考资料

  • 《宋诗鉴赏辞典》
  • 《中国古典诗词选》
  • 《诗经与古典诗词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