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漏迟(四时怀古冬词)》
时间: 2024-09-19 21:57:30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故都冬亦好。风光可是,人间曾有。问雪楼台,肉阵不教寒透。妙手搀春弄巧,唤得应千花如绣。灯市酒。笙歌镇似,元宵时候。见说是事都新,但破冻潮声,去来依旧。老梦无情,不到六桥风柳。回首孤山好景,倩人问梅花安否。应自瘦。雪霜可能僝僽。
白话文翻译:
故乡的冬天也很好,风光依旧,只是人间曾经有过。问问那雪中的楼台,肉香阵阵却不让寒意透入。巧妙的手艺弄出春天的美丽,唤来千花如绣般的景象。灯市酒肆,笙歌如镇,仿佛是元宵节的热闹。听说一切都已更新,但破冰的潮声,往来依旧。老梦无情,不再经过六桥的柳树。回首孤山的美好景致,问那倩影梅花安否。或许自己也已消瘦,雪霜也可能遮掩了我的心情。
注释:
- 故都:指作者的家乡或故乡。
- 肉阵:指宴席上的美食,肉类的盛宴。
- 妙手:形容手艺高超,能够巧妙地创造美丽的事物。
- 灯市酒:灯市表示热闹的场所,酒表示欢庆的饮品。
- 元宵:指农历正月十五的元宵节,象征团圆和欢乐。
- 六桥风柳:可能指当时著名的景点,象征往日的美好回忆。
- 倩人:美丽的女子,可能是指作者心中怀念的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陈著,宋代词人,生平不详,以其清新俊逸的词风著称。他的作品常常融入个人情感与风景描绘,展现出独特的艺术风格。
创作背景:这首词作于冬季,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与对往昔美好时光的追忆。冬天的景象与人情交织,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渴望。
诗歌鉴赏:
《玉漏迟》以冬天的景象为背景,抒发了诗人对故乡的怀念和对往昔美好时光的追忆。开篇即以“故都冬亦好”引出冬天的美丽,展现了对故乡的深厚情感。诗中通过“问雪楼台”、“肉阵”等意象,描绘出冬日的热闹与温暖,显示出人间的烟火气息。
随着词意的发展,诗人开始反思现实,提到“见说是事都新”,却又感叹“去来依旧”,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无奈与对旧日时光的眷恋。最后几句“回首孤山好景,倩人问梅花安否”更是将情感推向高潮,既有对美好景致的留恋,也有对人事无常的感慨,显示了诗人内心的复杂与深邃。
整首词情景交融,意境深远,展现了宋代词人的独特风格与才情,令人感同身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故都冬亦好:开篇点出故乡的冬天同样美好,表达了对故乡的思恋。
- 风光可是,人间曾有:追忆过去的美好风光。
- 问雪楼台,肉阵不教寒透:描绘冬天的楼台与美食,表现出一种温暖的氛围。
- 妙手搀春弄巧,唤得应千花如绣:手艺高超的人能将春天的美丽展现出来。
- 灯市酒。笙歌镇似,元宵时候:描绘元宵节的热闹场景。
- 见说是事都新,但破冻潮声,去来依旧:感叹时间的流逝与事物的变迁。
- 老梦无情,不到六桥风柳:反映诗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
- 回首孤山好景,倩人问梅花安否:展现对美景与故人的思念。
- 应自瘦,雪霜可能僝僽:表达内心的孤独与情感的压抑。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千花如绣”比作美丽的花朵,增强视觉效果。
- 对仗:如“灯市酒”和“笙歌镇似”形成对仗,增强韵律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故乡的怀念、对美好往昔的追忆以及对时间流逝的无奈,情感深刻而细腻。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冬天:象征孤独与冷清,同时也是思念的季节。
- 雪楼台:代表着美好的回忆与心灵的寄托。
- 灯市酒:象征热闹与人情的温暖。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元宵”指的是哪个节日?
- A. 春节
- B. 元宵节
- C. 端午节
- D. 中秋节
-
诗中“六桥风柳”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快乐
- B. 怀念
- C. 愤怒
- D. 失落
答案: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苏轼的《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与李清照的《如梦令》相比,同样表达了对往昔的怀念,但李清照更多地表现出女性的细腻情感,而陈著则通过冬天的景象和节日的热闹展现了更加广泛的情感体验。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宋代词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