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粹伯侍御挽诗》

时间: 2025-01-09 16:30:42

妙龄才气已无双,军陈飞扬翰墨场。

白简空余遗藁在,锦囊应有近诗藏。

生前且尽杯中物,死去犹堪地下郎。

逸气不应埋宿划,会看千丈吐光芒。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李粹伯侍御挽诗

妙龄才气已无双,
军陈飞扬翰墨场。
白简空余遗藁在,
锦囊应有近诗藏。
生前且尽杯中物,
死去犹堪地下郎。
逸气不应埋宿划,
会看千丈吐光芒。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对李粹伯的怀念与赞美。李粹伯在年轻时才华出众,书法和文采都极为出色。在他逝世后,虽然留下的纸页上只剩下些许遗稿,但他必定留有美好的诗篇在锦囊之中。生前就应尽情享受生活,死后也依然可以在地下自得其乐。他的非凡气质不应被埋没,最终会在千里之外绽放出光芒。

注释:

字词注释:

  • 妙龄:指年轻时期,才华横溢。
  • 才气:指才华和气度。
  • 军陈:形容书法或文辞等在场上展现的气势。
  • 白简:指白纸,象征遗留下来的作品。
  • 锦囊:比喻盛放诗文的地方,形容诗歌的珍贵。
  • 逸气:指高雅的气质和风范。

典故解析:

  • 诗中提到的“锦囊”,在古代常用来形容文人墨客所珍藏的诗文,象征着文化的传承与积累。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蔡戡,宋代诗人,以其清新的诗风和深刻的社会观察而著称。他的诗作多以借景抒情、寄情于物为特点,展现出强烈的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为了悼念李粹伯而作,表达了对他才华的敬仰和对其早逝的惋惜。诗人在社会变迁的背景下,感慨文人即使生前受尽磨难,仍应珍惜才华并留下一笔。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李粹伯的追忆,展现了作者对朋友深切的怀念和对才华的尊重。首联“妙龄才气已无双”直接点出李粹伯的年轻与才华,显示出诗人在这个电竞时代对于才华的珍视。接下来的“军陈飞扬翰墨场”则描绘了李粹伯在书法和文学上的成就,既有对他生前风采的追忆,也有对其去世后的感慨。

“白简空余遗藁在,锦囊应有近诗藏”两句描绘出李粹伯留下的遗作,虽然纸上只剩下空白,但他在世时的诗文必定还有遗存。由此,诗人表达了对文人精神的赞美与追求。

后四句则是对生死的思考,强调了生前应尽情享乐,死后依然可以在地下留下光辉的气质。最后一句“会看千丈吐光芒”更是将整首诗的情感推向高潮,展现了对李粹伯未来光芒的期望,反映出一种永恒的文化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妙龄才气已无双:赞美李粹伯年轻时才华出众,无人可比。
  • 军陈飞扬翰墨场:描述他在书法和文学上的成就,气势磅礴。
  • 白简空余遗藁在:留存的笔记和遗稿仅剩空白,表明他已去世。
  • 锦囊应有近诗藏:暗示他仍有优秀的诗篇未被发现,值得珍藏。
  • 生前且尽杯中物:在世时应尽情享受生活,珍惜当下。
  • 死去犹堪地下郎:即使逝世,仍可在地下得享文人气质。
  • 逸气不应埋宿划:高雅的气质不应被埋没和忽视。
  • 会看千丈吐光芒:期待李粹伯的精神和才华在未来能够绽放光芒。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李粹伯的才华比作光芒,象征其卓越。
  • 对仗:前后句对称,如“生前且尽”和“死去犹堪”,形成强烈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逝去朋友的怀念和对其才能的尊重,同时也反映出对人生短暂的思考,鼓励人们珍惜当下,追求卓越。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才气:象征着年轻人的理想与抱负。
  • 白简:代表着留下的遗产与未完成的事业。
  • 锦囊:象征着文化的积累与传承。
  • 光芒:预示着永恒的价值与影响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妙龄才气”是指什么?

    • A. 年轻时的才华
    • B. 老年时的智慧
    • C. 平庸的表现
  2. “锦囊应有近诗藏”中的“锦囊”指的是什么?

    • A. 书包
    • B. 盛放诗文的地方
    • C. 一种游戏
  3. 诗的最后一句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对死亡的恐惧
    • B. 对未来的期待
    • C. 对过去的怀念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夜泊牛津》:同样表达对逝去人事的怀念与思考。
  • 《登高》:王之涣的作品,展现了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诗词对比:

  • 与李白的《将进酒》进行对比,两者都强调享受人生,但风格上李白更为豪放,而蔡戡则更显细腻与感伤。

参考资料:

  1. 《宋代诗词选》
  2. 《蔡戡诗文选》
  3. 《中国古典诗词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