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粹伯侍御挽诗》
时间: 2025-01-09 16:48:37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李粹伯侍御挽诗
作者: 蔡戡 〔宋代〕
犹记当年玉筍班,
凛然风采动朝端。
壮怀漫拟麒麟阁,
直气曾缨獬豸冠。
太白风姿图像见,
卫公英爽梦魂寒。
四州巷哭多遗爱,
留取甘棠勿翦残。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让我想起当年李粹伯在朝廷上的风采,他的风华让朝堂为之一振。胸怀壮志的他曾经想要高歌于麒麟阁上,正气凌然的他也曾佩戴过象征正直的獬豸冠。李白的风采在画卷中依然显现,卫公的英俊形象在梦中让我感到一阵寒意。在四州的街巷中,哀哭声传来,大家都在怀念他的遗德,希望能保留甘棠树,不要让它被砍伐。
注释:
- 玉筍班:指李粹伯曾经的班级,形容其优雅的气质。
- 凛然风采:指李粹伯的庄重风范。
- 麒麟阁:古代的高楼,象征着高尚的志向。
- 獬豸冠:獬豸是一种象征正义的神兽,冠子则象征权威和正直。
- 太白:指李白,著名的诗人,象征着诗人的风采。
- 卫公:指卫青,汉代名将,英俊潇洒。
- 四州巷:指四个州城的街巷,象征地方百姓的哀悼。
- 甘棠:甘棠树,古代传说中,象征高尚的品德。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蔡戡,字士明,号浩然,宋代诗人,因其诗风豪放、情感真挚而受到重视。蔡戡的诗作多以抒怀、咏物为主,具有鲜明的个性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创作背景:
这首挽诗是为了悼念李粹伯而作,李粹伯为人正直、品德高尚,深受朝廷和百姓的爱戴。蔡戡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李粹伯的怀念与敬仰,也反映出当时的社会人心向善的氛围。
诗歌鉴赏:
《李粹伯侍御挽诗》是一首充满对故人的怀念和对其品质的赞美之作。诗中开篇即以“犹记当年”引入,展现了作者对李粹伯往昔风采的深刻印象。接下来的句子通过对李粹伯的正气与豪情进行描绘,表现出他在朝堂上无与伦比的风范。
在“太白风姿”与“卫公英爽”的对比中,蔡戡不仅仅是在歌颂李粹伯的才华与形象,更是通过历史上著名人物的映衬,提升了李粹伯的地位和形象。此处的历史典故不仅丰富了诗的内涵,同时也让读者感受到历史的厚重感。
末尾“留取甘棠勿翦残”则是全诗的情感高潮,表达了对李粹伯遗德的珍视,希望能够保护和传承他的精神。整首诗既有对个人的怀念,也有对社会风气的思考,体现了蔡戡对人间美德的期许和对故人的深切怀念。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犹记当年玉筍班:回忆起李粹伯年轻时的优秀表现。
- 凛然风采动朝端:他庄重的气质让朝廷为之震动。
- 壮怀漫拟麒麟阁:他曾有高昂的志向,想在高处歌唱。
- 直气曾缨獬豸冠:他身上有着正直的气质,曾佩戴象征正义的冠冕。
- 太白风姿图像见:李白的风采仍在画中显现。
- 卫公英爽梦魂寒:卫青的英俊形象在梦中让我产生寒意。
- 四州巷哭多遗爱:四州的百姓都在为他哀哭,怀念他的德行。
- 留取甘棠勿翦残:希望能保留李粹伯的遗德,不要让甘棠树被砍伐。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李粹伯比作玉筍,强调其出众与纯洁。
- 对仗:如“壮怀漫拟”和“直气曾缨”,形成对称,增强韵律感。
- 典故:引用李白与卫青,增强历史感和文化深度。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通过对李粹伯的追忆,表达了对正直品德的推崇与对故人的深切怀念,反映了对美德的期盼与珍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玉筍:象征清新高洁,代表李粹伯的卓越。
- 麒麟阁:象征高尚的理想和追求。
- 獬豸冠:象征正义和品德。
- 甘棠:象征遗德与怀念,强调保护美德的重要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李粹伯的风采让谁为之震动?
- A. 百姓
- B. 朝端
- C. 友人
-
李粹伯曾想高歌于哪个地方?
- A. 玉筍班
- B. 麒麟阁
- C. 四州巷
-
诗中提到的“甘棠”象征什么?
- A. 财富
- B. 正义
- C. 遗德
答案:
- B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蔡戡《李粹伯侍御挽诗》与杜甫《月夜忆舍弟》:两者都表现了对故人深切的怀念,但蔡戡更侧重于对美德的称颂,而杜甫则表现了对家人的思念与关心。
参考资料:
- 《宋诗选注》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诗经与古诗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