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樗散甘为笑,逢迎已觉迷。
渐能谙豕牧,宁复舞鸡啼。
村居邻北郭,野语学东齐。
此是潜夫宅,吾将为子题。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淡然与自在的态度。他愿意像樗树那样散落而无所求,虽然在逢迎中渐渐迷失,但渐渐能够理解养猪的技巧,何必要再去舞弄鸡群呢?诗人居住在北郭附近,听着乡间的闲言碎语,仿佛在学习东齐的风土人情。这是隐士潜夫的家,我打算为他题写一首诗。
注释
- 樗:樗树,常用作比喻,指无所追求的人。
- 逢迎:迎合他人,取悦他人。
- 渐能谙豕牧:渐渐能够熟悉养猪的技巧。
- 宁复:何必再。
- 舞鸡啼:比喻无所事事,沉迷于无意义的活动。
- 村居邻北郭:居住在北边的村庄附近。
- 野语:乡间的闲聊。
- 潜夫:隐士,指的是隐居生活的人。
- 宅:家。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唐顺之,明代诗人,字景升,号惭愧堂主,出生于明代中期。他以诗、文才见长,擅长山水田园诗。其作品多表现隐逸生活与对自然的热爱,风格清新脱俗。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乡村生活的体验中,表现了诗人对乡村宁静生活的向往与对世俗纷扰的超然态度。诗中提到的“潜夫宅”可能指的是隐者的居住地,诗人对这种生活方式的向往与追求反映了当时社会对隐逸生活的重视。
诗歌鉴赏
《答陈澄江佥事村居韵八首 其七》通过细腻的描绘乡村生活,展现了作者对隐居生活的向往。诗中的樗树象征着诗人对世俗的淡泊与无求,体现了隐逸之美。逢迎与迷失之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诗人虽然意识到世俗的诱惑,但最终选择了回归自然、理解生活的真实意义。诗中“渐能谙豕牧,宁复舞鸡啼”一句,表现出一种从容自得的态度,诗人不再沉迷于无意义的逢迎,而是选择了扎根于真实的村居生活,学习养猪这种简单而朴实的技能。
诗中的“村居邻北郭,野语学东齐”更是传达了诗人对乡土文化的尊重与热爱。在这种环境下,诗人不仅吸取了自然的养分,也融入了乡村的生活,形成了一种独特的生活哲学。最后一句中提到的“吾将为子题”,不仅是对潜夫的敬意,也是对未来的展望,表达了诗人希望将这种生活方式传承下去的愿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樗散甘为笑:作者愿意像樗树一样散落、无所追求,象征一种淡泊的生活态度。
- 逢迎已觉迷:在迎合他人的过程中,感到迷失,反映了对世俗的思考。
- 渐能谙豕牧:渐渐懂得养猪的技巧,暗示对生活的理解与适应。
- 宁复舞鸡啼:何必再去沉迷于无意义的事情,表达出对生活本质的追求。
- 村居邻北郭:描绘出诗人生活的环境,展现乡村的宁静。
- 野语学东齐:在乡村中学习地方的风俗,体现对传统文化的重视。
- 此是潜夫宅:提到隐士的居所,表达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 吾将为子题:希望为这种生活方式留下记录,传递下去。
修辞手法:
- 比喻:樗散比喻诗人的淡泊态度。
- 对仗:如“逢迎已觉迷,渐能谙豕牧”形成对比,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乡村隐逸生活的赞美,反映了诗人对世俗生活的反思与超脱,传达出一种追求真实、简单生活的理想。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樗:象征无所追求的淡泊。
- 鸡:象征生活的琐碎与无意义。
- 豕:养猪作为一种朴实的生活方式。
- 北郭:象征宁静的乡村环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樗散甘为笑中的“樗”指的是哪种树?
- A. 樱桃树
- B. 樗树
- C. 橡树
- D. 松树
-
诗中提到的“潜夫”指的是什么样的人?
- A. 隐者
- B. 商人
- C. 农夫
- D. 士人
-
诗人选择“渐能谙豕牧”的原因是什么?
- A. 追求财富
- B. 适应乡村生活
- C. 学习游泳
- D. 学会写诗
答案
- B. 樗树
- A. 隐者
- B. 适应乡村生活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桃花源记》:同样描绘理想的隐逸生活。
- 王维《山居秋暝》:展现了山川田园的宁静与美好。
诗词对比
- 陶渊明 vs. 唐顺之:两位诗人都追求隐逸生活,但陶渊明更强调对自然的亲近,而唐顺之则在乡村生活中寻求文化的传承与理解。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唐顺之研究》
- 《古诗词鉴赏教程》
- 《中国古代田园诗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