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事近(元夕立春)》

时间: 2025-01-19 21:30:30

彩胜斗华灯,平地东风吹却。

唤取雪中明月,伴使君行乐。

红旗铁马响春冰,老去此情薄。

惟有前村梅在,倩一枝随著。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好事近(元夕立春)
作者: 辛弃疾 〔宋代〕

彩胜斗华灯,
平地东风吹却。
唤取雪中明月,
伴使君行乐。
红旗铁马响春冰,
老去此情薄。
惟有前村梅在,
倩一枝随著。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元宵节和立春的场景,灯光辉煌,春风拂面。诗人呼唤那雪中明亮的月光,伴随友人共度美好时光。春天的气息在红旗和铁马的嘶鸣中传来,但是随着岁月的流逝,这种情感已变得淡薄。唯有前村的梅花依然盛开,愿借一枝梅花陪伴在身边。

注释:

字词注释:

  • “彩胜斗华灯”:形容灯火绚烂。
  • “平地东风”:春天的东风,带来温暖。
  • “唤取”:呼唤,引出。
  • “红旗铁马”:象征春天的生机与活力。
  • “老去此情薄”:随着时间的推移,感情变得淡薄。
  • “倩一枝随著”:希望有梅花陪伴。

典故解析:

  • 元宵节(元夕):正月十五日,庆祝春节的最后一天,民间习俗有赏灯、猜灯谜等。
  • 梅花:象征高洁与坚韧,常被用来表达诗人的情感与志向。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宋代著名词人,生于1140年,卒于1207年。其词风豪放,语言通俗却富有深意,常表达对国家、人民的关怀以及个人的壮志豪情。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元宵节和立春交替之际,正值春回大地、万物复苏之时,诗人通过描绘春日的景象与节日的气氛,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好事近(元夕立春)》是一首情感丰富的词作,展现了辛弃疾对春天的期待与对过往情感的感慨。首句“彩胜斗华灯”描绘了元宵节的热闹场景,灯火辉煌,映衬着春天的气息,带来一种生机勃勃的感觉。然而接下来的“平地东风吹却”,则暗示着春风虽来,却也让人感受到岁月的流逝和情感的淡薄。诗人通过“唤取雪中明月,伴使君行乐”表现了对友人同乐的渴望,月光的明亮象征着美好与纯洁,但也带有一丝淡淡的忧伤。

诗的后半部分,红旗和铁马的意象象征着春天的到来,但“老去此情薄”却让人感受到时光的无情,曾经的情感似乎随时间逐渐消退。最后一句“惟有前村梅在,倩一枝随著”则是对梅花的赞美与依恋,梅花象征着坚韧与高洁,成为诗人心中唯一不变的情感寄托。

整个词作情感深邃,既有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也有对岁月流逝的感慨,体现了辛弃疾对人生的思考与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彩胜斗华灯”:描绘了元宵节的灯火辉煌,象征着节日的热闹与欢快。
  2. “平地东风吹却”:春风拂面,带来温暖,暗示着春天的到来。
  3. “唤取雪中明月”:呼唤明亮的月光,象征着对美好时光的向往。
  4. “伴使君行乐”:希望与友人共同享受节日的快乐。
  5. “红旗铁马响春冰”:描绘春天的气息,红旗和铁马象征着生机与活力。
  6. “老去此情薄”:感叹随着时间的流逝,情感变得淡薄。
  7. “惟有前村梅在”:唯有前村的梅花依旧盛开,象征着坚韧与不变。
  8. “倩一枝随著”:希望借一枝梅花陪伴,表达内心的情感寄托。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灯光比作华丽的彩色,生动形象。
  • 拟人:唤取月光,赋予月亮人性化的感情。
  • 对仗:诗句结构工整,增强了语言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描绘元宵节和春天的场景,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体现了诗人对情感的珍视与对坚韧品格的赞美。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华灯:象征节日的热闹与欢乐。
  • 东风:代表春天的到来,象征生命的复苏。
  • 明月:象征纯洁与美好,寄托了诗人的情感。
  • 红旗铁马:象征生机与活力,表达对春天的期待。
  • 梅花:象征高洁与坚韧,是诗人情感的寄托。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节日是什么? A. 春节
    B. 元宵节
    C. 端午节

  2. “老去此情薄”中“情”指的是什么? A. 友情
    B. 爱情
    C. 生活的感慨

  3. 诗中描绘了哪些自然景象? A. 雪和月
    B. 山和水
    C. 风和雨

答案:

  1. B
  2. C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可以将辛弃疾的《好事近(元夕立春)》与李清照的《如梦令》进行对比,分析两位诗人在春天主题下所表达的情感与风格的不同。辛弃疾的词豪放大气,而李清照则更显细腻婉约,反映出两位诗人不同的生活经历与情感追求。

参考资料:

  • 《辛弃疾词全集》
  • 《宋词鉴赏辞典》
  • 《古诗词鉴赏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