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

时间: 2025-01-04 11:10:06

揫敛一何饕,天机亦自劳。

墙隈小翻动,屋角盛呼号。

漠漠惊沙密,纷纷断柳高。

江湖岂在眼,昨夜梦波涛。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秋风
作者: 王安石 〔宋代〕
揫敛一何饕,天机亦自劳。
墙隈小翻动,屋角盛呼号。
漠漠惊沙密,纷纷断柳高。
江湖岂在眼,昨夜梦波涛。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秋风的萧瑟景象。秋风一来,树木的叶子纷纷落下,天上的云彩也变得沉重,似乎在为即将到来的寒冷而劳心。墙角的风吹动着小草,屋角的呼号声似乎在诉说着什么。沙尘飞舞,柳树的枝条在风中摇曳,显得格外凋零。江湖的壮丽景色似乎不再重要,昨夜梦中波涛汹涌的情景仍在脑海中回荡。

注释:

  • 揫敛:收敛,形容秋风将万物收起的感觉。
  • :贪婪,形容秋风的肆虐和力量。
  • 墙隈:墙角。
  • 呼号:呼喊,形容风声如同在呼叫。
  • 漠漠:指景象的模糊不清。
  • 惊沙密:沙尘飞扬,形容秋风中的沙尘较多。
  • 断柳:柳树的枝条因风而断,暗示凋零。
  • 江湖:江河湖泊,象征广阔的自然。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王安石(1021年-1086年),字介甫,号半山,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以其政治改革和文学成就著称,倡导“变法”,主张加强中央集权,推行新法。他的诗词风格多样,语言清新,常表现对自然的细腻观察。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秋季,正值王安石政治生涯的高峰。他通过自然景象反映内心的感受,寄托对时局的思考与情感。

诗歌鉴赏:

《秋风》以简练的语言和深刻的意象描绘了秋季的特征,展现了王安石善于观察自然的独特视角。诗中通过“秋风”这一主题,传达了自然界与人心之间的共鸣。诗人以“揫敛一何饕”开篇,形象地描绘了秋风的强烈与无情,暗示着严寒的来临。接下来的描写如“墙隈小翻动”、“屋角盛呼号”,则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生活中的细微变化,表现了秋风在日常生活中的影响力。

“漠漠惊沙密,纷纷断柳高”两句,借助自然景象传达出一种凋零与无奈的情感,柳树的断枝与沙尘的飞舞,仿佛象征着生命的脆弱与无常。最后一句“江湖岂在眼,昨夜梦波涛”,则引人深思,梦中波涛的壮阔与现实的单调形成鲜明对比,表达了诗人对理想与现实的反思。

整首诗情感深邃,意象丰富,读来令人感受到浓郁的秋意与深刻的哲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揫敛一何饕:秋风吹来,万物收敛,犹如被饕餮吞噬,展现出一种无情的力量。
  2. 天机亦自劳:天上的云彩似乎也因秋风而劳累,暗示自然界的变化。
  3. 墙隈小翻动:风在墙角轻轻翻动小草,表现秋风的细腻。
  4. 屋角盛呼号:风声在屋角回荡,似乎在诉说秋天的凄凉。
  5. 漠漠惊沙密:沙尘飞扬,描绘出秋天的苍茫。
  6. 纷纷断柳高:柳树的枝条因风而折,象征生命的脆弱。
  7. 江湖岂在眼:远方的江湖似乎不再重要,暗示对现实的迷茫。
  8. 昨夜梦波涛:回忆昨夜梦中的波涛,表达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现象与内心感受相结合,增添诗意。
  • 拟人:将风拟人化,使其具备情感,增强诗的表现力。
  • 对仗:如“江湖岂在眼,昨夜梦波涛”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描绘秋天的景象,表达了对自然变化的感慨与对生活的思考,展现了王安石对时局的忧虑与对理想的追寻。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秋风:象征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
  • 沙尘:代表生活中的困扰与不安。
  • 柳树:象征脆弱与易逝的生命。
  • 江湖:暗示理想与现实的距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王安石的《秋风》主要描绘了哪个季节的景象? A. 春季
    B. 夏季
    C. 秋季
    D. 冬季

  2. 诗中提到的“墙隈小翻动”指的是: A. 风吹动小草
    B. 雨水冲刷墙壁
    C. 小动物的活动
    D. 人的走动

  3. 诗的最后一句“昨夜梦波涛”反映了诗人对什么的思考? A. 理想与现实的对比
    B. 自然的美丽
    C. 生活的烦恼
    D. 友情的珍贵

答案

  1. C
  2. A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描绘四季变迁与人生感慨。
  • 李白的《庐山谣》:同样通过自然景象传达情感。

诗词对比

  • 王安石的《秋风》与杜甫的《春望》都通过自然景象反映人心,但王安石更注重秋季的凄凉与无奈,而杜甫则从春天的希望与生机出发,展现出不同的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王安石诗文集》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