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花天》
时间: 2025-01-16 22:17:01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杏花天
作者: 史达祖 〔宋代〕
古城官道花如霰。
便恰限花间再见。
双眉最现愁深浅。
隔雨春山两点。
回头但垂杨带苑。
想今夜铜驼梦远。
行人去了莺声怨。
此度关心未免。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的是在古城的官道上,杏花如霰般纷飞的景象。正好在花间再见,眉头上流露出愁绪的深浅。春雨隔开了春山,两个点滴的景象。回头看时,只有垂杨依旧带着园子。想今夜的铜驼梦已远,行人已经离去,黄莺的鸣叫声带着怨怼。此时此刻,心中的关切不免涌上心头。
注释
字词注释
- 霰:小雪或小冰粒,形容花瓣如霰般飘落。
- 双眉:指人的眉头,常用来表现情感。
- 愁深浅:形容愁苦的程度。
- 隔雨:意指雨隔断了视线或情感。
- 铜驼:古时指代驼铃,象征着行旅。
典故解析
- 铜驼梦:古代诗句中常提到的梦境,寓意离别和思念。
- 行人:象征着旅途中的人,常用来表达离别之苦。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史达祖,字君平,号伯庵,北宋诗人,擅长词。其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情感细腻,具有较高的艺术成就。
创作背景 该诗写作于宋代,正值社会动荡时期,诗人通过描绘春天的杏花,表达对离别的哀愁和对美好时光的追忆。
诗歌鉴赏
《杏花天》是史达祖通过细腻的语言描绘了一幅春日的景象,诗中“古城官道花如霰”一句,勾勒出了一幅生动的春花图,仿佛让人置身于那片花海之中。而“便恰限花间再见”,则传达出一种意外的重逢与时光的珍贵。诗人在此处通过景物的描写,折射出内心的情感波动。
双眉所现的“愁深浅”,不仅仅是对情感的表露,更是对即将来临的离别的深刻反思。诗中的“隔雨春山两点”,在描绘自然景观的同时,也暗示了人与人之间的隔阂与距离。回头望去,垂杨带苑的景象更是加深了那种愁苦的情绪。
最后,诗人在“今夜铜驼梦远”中表达了对远行者的思念与对时光流逝的无奈,随着行人的远去,黄莺的鸣叫声中夹杂着怨恨,情感愈发沉重。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情感,将春天的美好与离别的愁苦交织在一起,展现了诗人对生命的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古城官道花如霰:描绘春天的景象,古城的官道上,杏花纷飞,如霰一样细小而纷乱。
- 便恰限花间再见:在花间意外重逢,充满了生活的偶然与美好。
- 双眉最现愁深浅:眉头的愁苦,清晰地反映了内心的情感变化。
- 隔雨春山两点:春雨隔开了距离,山景模糊,象征了情感的阻隔。
- 回头但垂杨带苑:回头却只见垂杨,生机勃勃的景象中更添孤独感。
- 想今夜铜驼梦远:思念远行者,梦境中的铜驼象征着离别的渴望。
- 行人去了莺声怨:行人已去,留下黄莺的哀鸣,象征着失去与离别的痛苦。
- 此度关心未免:心中的牵挂无法避免,表达了深切的思念。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花瓣比作霰,形象生动。
- 对仗:如“隔雨春山”“回头但垂杨”,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黄莺的鸣叫声被赋予怨恨的情感,增强了情感的表达。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离别的痛苦与思念之情,借助春天的自然景象,传达了诗人对生命无常的感慨,以及对美好时光的珍惜。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杏花:象征春天的美好与生命的希望。
- 双眉:象征情感的深度与复杂性。
- 铜驼:象征旅途中的思念与离别。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古城官道花如霰”意指什么?
- A. 春天的景象
- B. 秋天的落叶
- C. 冬天的雪花
-
“行人去了莺声怨”中的“莺声”指的是什么?
- A. 鸟儿的歌唱
- B. 人的欢声
- C. 风的呼啸
-
诗中表达的主要情感是?
- A. 喜悦
- B. 思念与离别
- C. 愤怒
答案
- A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杜甫的《春望》
诗词对比
- 史达祖与李清照的作品均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与对离别的思念,但李清照的作品更多地渗透了女性的细腻情感,而史达祖则更侧重于对自然景色的描绘与情绪的结合。两者在风格上各具特色,反映了不同的时代与社会背景。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
- 《古诗词鉴赏》
- 《史达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