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妙寺偶成》

时间: 2025-01-19 19:57:27

翠玉光中藤拄杖,绿去丛里竹提舆。

幽寻是处堪盘泊,绝胜当年五马车。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翠玉光中藤拄杖,
绿去丛里竹提舆。
幽寻是处堪盘泊,
绝胜当年五马车。

白话文翻译:

在翠玉般的光辉下,手拄藤杖,
竹子掩映中,绿意渐去,提着轿子。
隐秘的地方正适合停留,
比起当年的五马车,实在更加胜过。

注释:

  • 翠玉:形容光辉如翠玉般明亮。
  • 藤拄杖:用藤条编成的拐杖,表示老者或行走不便者的生活状态。
  • 竹提舆:竹制的轿子,舆指轿子,提舆表示用竹子做的轿子。
  • 幽寻:静谧而幽深的地方,适合探寻。
  • 五马车:古代的一种奢华交通工具,通常由五匹马拉,象征富贵和地位。

典故解析:

此诗并没有直接引用特定典故,但“绝胜当年五马车”暗示了一种对比,五马车作为古代高贵出行的象征,暗示作者对于当时喧嚣生活的反思与超然。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卫宗武,宋代诗人,生平不详,诗风清新脱俗,擅长描写自然景色与内心感受。其作品多表现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

该诗作于隐逸生活的环境中,反映了诗人对宁静自然的向往,表达了对繁华世界的超脱与反思。

诗歌鉴赏:

《宣妙寺偶成》以其清新自然的意象与深远的情感引人入胜。诗中通过描绘翠玉般的光辉、藤拄的杖和竹提的轿子,表现出一种宁静而美好的自然景象。诗人借自然的美景表达内心的隐逸情怀,表现出对浮华世界的超脱与对简单生活的向往。

首联“翠玉光中藤拄杖”用“翠玉光”形容自然界的美好,暗示着一种清新的生活态度;而“藤拄杖”则体现了诗人的年迈与稳重,似乎在说他在这份美好中依然保持着一份内敛与深思。次联“绿去丛里竹提舆”则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环境的深刻观察,绿意逐渐消退,突显了时间的流逝,竹提舆的意象则让人感受到一种轻松自在的生活状态。

诗的后两句“幽寻是处堪盘泊,绝胜当年五马车”进一步深化了主题,表达出诗人对宁静之地的向往,强调这里的美胜过曾经的奢华生活,反映出一种对浮华的反思与超然的境界。

整体来看,卫宗武以简练而生动的语言,构建了一个既宁静又富有深意的自然场景,揭示了人与自然、与内心的和谐关系。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翠玉光中藤拄杖:描绘了一个美丽的景象,光辉照耀下,诗人手持藤杖,暗示着对生命的感悟与安静的追求。
  2. 绿去丛里竹提舆:绿意渐去,诗人提着竹制轿子,暗示着一种隐逸的生活方式,表现出与世无争的态度。
  3. 幽寻是处堪盘泊:隐秘的地方非常适合停留,说明诗人对这种宁静环境的珍视。
  4. 绝胜当年五马车:与奢华的五马车形成对比,强调宁静的生活比繁华更令人向往。

修辞手法:

  • 比喻:用“翠玉光”比喻自然之美。
  • 对仗:诗中具有对仗的形式,如“藤拄杖”与“竹提舆”。
  • 象征:五马车象征过去的奢华与繁忙。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比宁静与奢华,表达了对自然和隐逸生活的热爱,反映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和对内心宁静的向往。

意象分析:

  • 翠玉光:象征自然之美,清新而明亮。
  • 藤杖:代表年老者的稳重与思考。
  • 竹提舆:象征简单而舒适的生活。
  • 五马车:象征繁华与奢侈的生活方式。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翠玉光”表达了什么样的意境?

    • A. 奢华
    • B. 清新自然
    • C. 繁忙
  2. “五马车”在诗中象征着什么?

    • A. 自然
    • B. 富贵生活
    • C. 平淡
  3. 诗中提到的“竹提舆”代表什么样的生活态度?

    • A. 追求奢华
    • B. 享受隐逸
    • C. 忙碌工作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月下独酌》
  • 王维的《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李白的《月下独酌》同样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酒的沉醉,展现了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 王维的《山居秋暝》则通过山水意象,表现了对隐逸生活的追求,风格上与卫宗武有相似之处,皆为宋代诗歌中的自然主义代表。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古诗十九首》
  • 《唐诗三百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