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常蒲端明二首》

时间: 2024-09-19 21:54:47

异邑阻登门。

因风辄寄声。

方驰咫尺牍,已疟两间楹。

模倣楚人些,摩挲白傅铭。

贞元朝士几,三叹重伤情。

意思解释

诗词名称: 挽常蒲端明二首

作者: 卫宗武 〔宋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异邑阻登门。因风辄寄声。方驰咫尺牍,已疟两间楹。模倣楚人些,摩挲白傅铭。贞元朝士几,三叹重伤情。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与友人因地理阻隔而难以相见的惆怅。由于身处异地,我只能借风传递我的声音。虽然距离似乎很近,但实际上已经隔着两扇门而无法相见。我模仿楚国人的风格,轻轻抚摸着那白色的铭文。贞元年间的士人有多少人,多少次叹息着伤感情怀。

注释:

  • 异邑:指不同的地方,意指远离的城市。
  • 阻登门:难以登门拜访。
  • 因风辄寄声:借助风把声音寄送出去。
  • 咫尺牍:咫尺指非常近的距离,牍为信件,形容近在咫尺却无法相见。
  • :遮挡、隔断的意思。
  • 模倣:模仿。
  • 楚人:指古代楚国的人,常用来代表一种文化或风格。
  • 白傅铭:可能指一种铭文,象征着追思和怀念。
  • 贞元朝士:指贞元年间的士人,可能指代那些有理想、有追求的人。

典故解析:

  • 楚人:提到楚国,可能暗示了一种文人情怀或对故土的怀念。
  • 贞元朝士:贞元是唐代时期,提到此朝的士人,可能暗示对过往士人的追慕与感伤。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卫宗武,生于宋代,诗人兼词人,以其情感细腻和文字优美著称。他的作品常常表现出对友人的思念和对人生的哲思。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在某种情况下,诗人与常蒲端明之间的友情和隔阂的反映,可能是因社会变迁或个人经历导致的情感表达。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练却深刻的语言,描绘了诗人与友人之间因地理距离而无法相见的惆怅心情。开篇的“异邑阻登门”直接点出主题,强调了远离的无奈。接下来的“因风辄寄声”充满了诗意,展现出一种寄情于风的浪漫和无奈。尽管信件可以迅速传递,但内心的情感却难以完全表达和传达。

“模倣楚人些”一句则引入了文化的对比,楚国文化在古代中国文学中占有重要地位,诗人通过模仿楚人的方式,表达了对友人的怀念。最后的“贞元朝士几,三叹重伤情”不仅是对士人理想抱负的追思,更是对其逝去时光的感慨,情感愈加沉重。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优雅的语言,展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与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情感深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异邑阻登门:表明诗人与友人身处异地,无法相见。
  • 因风辄寄声:通过风传递思念,表现了情感的寄托。
  • 方驰咫尺牍:形容信件虽近但人心相隔,增添了无奈感。
  • 已疟两间楹:暗示隔着两扇门,强调物理与心理的距离。
  • 模倣楚人些:表现出诗人对楚文化的向往和模仿。
  • 摩挲白傅铭:象征对过往的怀念和对友人的追思。
  • 贞元朝士几,三叹重伤情:感叹士人的理想与现实的落差,表达了对逝去岁月的惋惜。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思念比作风,形象生动。
  • 拟人:赋予风以寄送声音的功能,增强情感表达。
  • 对仗:句式对称,增强诗歌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友人之间的思念为主题,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理想与现实之间差距的深思,情感基调深沉而浓厚。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异邑:象征着距离和隔阂。
  • :代表着沟通和情感的传递。
  • 白傅铭:象征着对逝去的追思和铭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异邑”主要指什么? A. 同一个地方
    B. 不同的地方
    C. 一个城市
    D. 一座山

  2. “因风辄寄声”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喜悦
    B. 思念
    C. 忧伤
    D. 愤怒

  3. “贞元朝士几,三叹重伤情”中的“叹”指的是什么? A. 心情愉快
    B. 伤感与无奈
    C. 期待与希望
    D. 轻松与自在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夜泊牛渚怀古》李白
  • 《静夜思》李白

诗词对比:

  • 《夜泊牛渚怀古》与本诗同样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和对逝去时光的感慨,但李白的表达更加豪放,而卫宗武则显得细腻和内敛。
  • 《静夜思》同样涉及思念,但主题更偏向于对故乡的怀念,风格上更为直白。

参考资料:

  • 《宋代诗人研究》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卫宗武诗词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