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传 其一》

时间: 2025-01-01 15:52:12

翠深红浅。

愁娥黛蹙,娇波刀剪。

奇容妙妓,争逞舞裀歌扇。

妆光生粉面。

坐中醉客风流惯。

尊前见。

特地惊狂眼。

不似少年时节,千金争选。

相逢何太晚。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河传 其一
作者: 柳永 〔宋代〕

翠深红浅。愁娥黛蹙,娇波刀剪。
奇容妙妓,争逞舞裀歌扇。
妆光生粉面。坐中醉客风流惯。
尊前见。特地惊狂眼。
不似少年时节,千金争选。
相逢何太晚。


白话文翻译:

这一首诗描绘了一个绚丽多姿的酒席场景,描写了美丽女子的妆容与舞姿,以及醉酒客人们的风流。诗人感叹时光的流逝,曾经的年轻与繁华不再,心中充满了遗憾与伤感。


注释:

字词注释:

  • 翠深红浅:形容颜色的浓淡,翠绿与红色的对比。
  • 愁娥黛蹙:美人眉头紧蹙,显得忧愁。
  • 娇波刀剪:形容女子的眼波如刀剪般犀利。
  • 奇容妙妓:指貌美的女子,技艺高超的歌妓。
  • 舞裀歌扇:舞姿轻盈,手中持扇。
  • 妆光生粉面:妆容光鲜,面容如粉。
  • 醉客风流惯:常常醉酒的风流客人。
  • 惊狂眼:眼中流露出惊慌与狂热之色。
  • 千金争选:当年争相挑选的美好时光。

典故解析: 诗中没有明显的典故,但通过对美丽女子的描写与对往昔的怀念,隐含了对青春流逝的感叹。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柳永(987年-1053年),字耆卿,号湘妃,宋代著名词人。柳永以其词作见长,尤其擅长婉约风格,作品多涉及爱情、离愁等主题。其词风情婉、语调流畅,常以抒情见长。

创作背景: 《河传》是柳永在某次宴会上所作,描绘了酒席上的美景与欢愉,同时流露出对往昔岁月的怀念。其作品常反映出当时社会的繁华与个人的孤独感。


诗歌鉴赏:

《河传 其一》通过生动的描绘与细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一个华丽的酒席场景。诗中以“翠深红浅”开篇,首先便通过色彩的对比吸引读者的视线,形成视觉上的冲击。紧接着的“愁娥黛蹙”则通过描写女子的愁苦表情,引起一种叹息的情绪,暗示着美丽背后的忧伤。

诗中的“奇容妙妓”不仅赞美了女子的美丽,更突出了她们在歌舞中的才华与魅力,展现了社交场合的热闹与欢快。然而,随着“坐中醉客风流惯”的出现,诗人似乎在提醒我们,这种欢愉的背后,藏着的是醉酒客人们的放纵与虚妄。最后一句“相逢何太晚”则是对青春流逝的感伤,仿佛在诉说着人与人之间的相遇与错过。

整首诗情绪复杂,既有对美好时光的赞美,又有对青春逝去的遗憾,柳永用他特有的词风让我们感受到生活的多面性与细腻的情感,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翠深红浅:开头以颜色对比设定了场景的美丽。
  • 愁娥黛蹙,娇波刀剪:描绘女子的沉思与妩媚,传达出一种复杂的情感。
  • 奇容妙妓,争逞舞裀歌扇:强调女子的才艺与竞争,增添了热闹的氛围。
  • 妆光生粉面:细致地描绘了女子的妆容,显示出她们的美丽。
  • 坐中醉客风流惯:描绘醉酒客人的风流,反衬出酒席的热闹。
  • 尊前见,特地惊狂眼:表现出对美的惊艳与醉态。
  • 不似少年时节,千金争选:感叹往昔的辉煌与如今的失落。
  • 相逢何太晚:最后的感叹,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无奈。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娇波刀剪”形象地比喻了女子的眼神。
  • 对仗:如“翠深红浅”与“妆光生粉面”,增强了诗的音韵美。
  • 拟人:将情感赋予场景,增强了诗的情感深度。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围绕着青春的流逝与美好的回忆,表达了对美丽女子与欢聚时光的赞美,同时又流露出对时间无情流逝的感叹,体现了柳永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和情感的细腻表达。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代表生机与青春。
  • :象征热情与欢愉。
  • 娇波:代表女子的柔美与妩媚。
  • 醉客:象征人生的放纵与享乐。

文化内涵与象征意义:

  • 青春与美丽:诗中对年轻女子的赞美,反映了社会对美与青春的追求。
  • 时光流逝:通过对往昔的追忆,揭示了人们对时间的无奈与珍惜。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河传 其一》的作者是?

    • A. 李白
    • B. 杜甫
    • C. 柳永
    • D. 苏轼
  2. “愁娥黛蹙”中“黛”指的是?

    • A. 眉毛
    • B. 眼睛
    • C. 头发
    • D. 嘴唇
  3. 诗中提到的“千金争选”是对什么的感叹?

    • A. 对美丽的赞美
    • B. 对时光流逝的遗憾
    • C. 对酒席的热闹
    • D. 对舞姿的钦佩

答案:

  1. C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 - 辛弃疾
  •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 李清照

诗词对比:

  • 辛弃疾的《青玉案》同样描绘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但其风格更为豪放,反映出不同的情感基调。
  • 李清照的《如梦令》则着重于对过去的怀念,情感更为细腻与柔和。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词三百首》
  • 《唐诗宋词鉴赏辞典》
  • 《柳永诗词研究》

这些书籍将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柳永的创作风格及其背景。